韓國瑜(前左)在台中造勢。
文/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美國國會通過2020年《國防授權法案》,法案納入諸多與台灣有關的內容,諸如加強台美網絡安全合作,美艦應常態性穿越台灣海峽;還包括關注台灣2020年選舉的專節,要求國家情報總監於選後45天內向國會情報委員會、參眾議院外交委員會提出報告,說明所謂大陸為干預台灣選舉所採行動,及美反介選的努力。這麼一來,使得台灣當局積極回應及大陸強烈抗議,兩岸關係更是雪上加霜。其實,美國逕自以大陸介入台灣選舉為藉口,合理化自己介入台灣選舉的行為,這恐怕是故弄玄虛、居心叵測。
美以法案圍堵大陸
事實上,美方此項舉動只是特朗普近來針對大陸的策略之一,除了中美貿易戰之外,若再加上2018年《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印太戰略、《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還有正在國會討論中的《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與《西藏政策和支持法案》,已儼然形成美國對於大陸的政策圍堵格局。更何況,在台灣即將2020選舉之際,《國防授權法案》又特別關注大陸對台灣的影響,並讓美艦常態性穿越台海,更將惡化當前的兩岸關係。
回顧幾個月前,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聲稱,預期大陸將透過社群媒體、入侵網絡等手段干預台灣2020選舉,因此美方將直接提供台灣幫助。對照此次參眾兩院通過的《國防授權法案》涉及台灣2020選舉的內容,堪稱如出一轍。由此顯示,美國已單方認定大陸介選,而美國當然也會進行反介選。問題是,近期關於大陸介入台灣選舉的消息,幾乎都是蔡當局的片面之詞,或是針對施政失能、政績不彰的開脫之詞,根本拿不出具體事證。
尤有甚者,自2018年美國通過《台北法案》後,已有兩位美國副助卿訪台;在9月索羅門群島和吉里巴斯先後與台灣「斷交」後,美國更公開與台灣往來的力道,並已成為常態化互動,以此表達對台灣的支持。坦白說,美方近期這些舉動乃美台「斷交」以來所未見,其力道之強與牽涉之廣,堪稱已跨越美國「一中政策」的界線,給予大陸一定的壓力。
然而,在不可預測的特朗普執政下,大多亞洲國家都寧可採與中美保持等距的做法,力求左右逢源,唯獨台灣蔡英文當局卻對美國「一邊倒」,採「聯美抗中」策略,在中美結構性對抗下,與美國一拍即合。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日前與習近平通電話,確定即將於2020年1月簽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美國同時也加大對華為的壓力,美國的兩手策略,台灣應特別注意。
美公然介入台灣選舉
特朗普為求勝選連任而即將簽署貿易協議,未繼續在關稅上加碼,但並未放過華為,華為繼續卡在實體清單中,甚至傳出美國可能更加深力道。看來即使關稅戰暫緩,但科技戰不會收手,即使中美「完全脫」不易做到,但科技領域仍將邁向「一個世界、兩套系統」。此即美國的兩手策略,台灣要搞清楚,協議之簽署不代表貿易戰結束。對台灣而言,2020年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一年,台灣必然有表態與靠邊的壓力。然而,當前台灣已被綁在美國的戰車上,若兩岸關係再無法轉圜,台灣必將首當其衝。
尤其,美國指控大陸介入台灣選舉,宣稱大陸將不排除武力統一,這將激化台灣人民的「亡國感」及強化對大陸之敵意,從而有利於民進黨在選舉時操作「主權牌」「國安牌」並抹紅國民黨的「和中」路線。試觀從年初蔡英文批「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到支持香港「反修例」運動,頻頻操作台灣民眾的「恐共」危機意識,使得「大陸因素」成為蔡英文選情升溫的「超級助選員」。
總之,美國基於印太戰略需求而提升了台灣「民主同盟」的角色,卻將台灣推向「聯美抗中」的戰略前沿,此種「馬前卒」的角色極易使台灣陷入衝突的邊緣。殊不知,台灣若要趨吉避凶,絕對不可對美「一邊倒」。尤其,美國以「大陸介入台灣選舉」的名義及自我臆測,再利用台灣民眾的恐共心理,正當化美國自己介入台灣選舉的事實。問題是,大陸究竟有無介入台灣選舉,必須拿出實證來,絕不是美國空口無憑說有就有,也不能是民進黨蔡當局以炮製「假消息」的手法來信口開河的片面之詞。美國更不可以先一步以立法的方式,擺明美國天經地義就是要介入台灣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