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坡
差不多一个月之前,我才知道李子柒是谁。当时有朋友无意间提起李子柒,说这个“大山里的女人”现在有多火。我基于一个评论员的职业本能质疑道,如果她真的享受山里的生活,为什么一举一动都要拍下来去追求点击量呢?
网络直播时代的李子柒,不是种豆南山下的陶渊明,也不是隐居瓦尔登湖畔的梭罗。她没有那么严肃,“李子柒”三个字现在就是一个商业品牌。
但是后来看了两个李子柒的视频,我却没办法讨厌起来。你不得不承认,视频里的时光是美好的,哪怕她是在演,哪怕有助手在镜头外帮忙,你也愿意相信世上有这样一种生活。我突然想到,对观众来说,这不就够了吗?
观众在快节奏、高强度的都市中,抽空观赏一下山中日月,可以放松疲惫的身心。而李子柒在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之后,可能早已满世界买买买了。大家各取所需嘛,只要李子柒小心一点别破坏人设,每个人都是幸福的。或许,反而是那个板着脸质疑李子柒的我比较讨厌。
不过我没有意料到,李子柒还能跟“文化输出”挂上钩。今天,“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上了微博的热门话题。原来有好事者发现李子柒在Youtube上已经有七百多万粉丝,粉丝来自全世界各地,每个月还能赚大几十万美元外汇,进而论证这是非常成功的文化输出。反驳者则认为,把李子柒说成文化输出是过分拔高,李子柒代表不了中国。
这场争论很无聊,辩论双方是在玩白马非马的文字游戏。大家对文化输出的定义不一样,所以李子柒一会儿是一会儿不是。比如有人反对过分拔高李子柒,可是这算不算过分拔高“文化输出”呢?成功的文化输出都是润物细无声的。
李子柒的镜头里当然不是“真正的中国”,更不是真正的中国农村,李子柒的受众也不在农村。视频里呈现的精致生活,迎合的是城市青年的审美。但有人说李子柒之所以受外国人追捧,是因为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田园”印象,则未免有点受迫害妄想症了。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跟外国人的“刻板印象”没有一毛钱关系。
而换个角度来说,李子柒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已经获取了实质的商业利益,又何必再用文化输出的名头再颂扬一遍呢?变着花样吹捧赢家是自媒体的毛病,被打脸多少次都改不了。
最重要的是,李子柒或李子柒团队并没有说要代表谁,也没有要搞什么课题,外人何必多此一举呢?李子柒的岁月静好未必尽然真实,但有一点,她的梦想不妨碍他人的梦想。把太多东西强加到这个女子身上,不管站在哪边都已经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