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的夜生活 约等于零

2019-11-04
来源:凤凰网旅游

  

 

  一个初到北京的年轻人,可能会憧憬在下班之后,和朋友们去街边撸串泡吧逛夜市,用火锅米饭大盘鸡抚慰辛苦工作了一天的灵魂。

  然而,北京的夜晚冷清到让他怀疑人生。晚上十点,西单的商场已经清场关门,如果他不幸住在西二旗回龙观一带,迎接他的更是只有死一般的寂静。天津的冷清有过之而无不及,晚上过了8点还热闹的地方,除了几个酒吧就只剩大学。

  更往北就更惨了,冬天4:30就天就全黑的东北,商场的营业时间也大多结束在8点之前。半夜还敢出来在街上走动的,怕不是喝醉了。

  夜生活是不存在的,如果存在,只在朋友圈里。广州朋友晚上12点出门相约“食宵夜咯”,长沙朋友半夜两点正在解放西路蹦夜迪,成都朋友凌晨三点还在火锅店排队叫号。

  每个来到北方的南方人,在看到晚上10点冷冷清清的街道时,都不禁要发出直击灵魂的叩问,北方城市为什么没有夜生活呢?

  长夜寂寞,不全因寒冷

  虽然北京人也能去三里屯蹦迪,天津人晚上能找到吃夜宵的地方,沈阳也有很多深夜不关门的串店。但是总体来说,北方城市的夜生活,确实比南方城市寂寞多了。

  根据2017年饿了么外卖夜宵时段订单量排名,夜宵订单量前十的城市依次是上海、杭州、深圳、温州、广州、北京、武汉、福州、厦门、南京,北方城市里上榜的,只有北京一根独苗。

  

 

  △在寒冷的冬天,外卖小哥骑着小电动车送外卖。

  当然,宅在家里点夜宵外卖,在你眼里可能根本就不算夜生活。夜生活不说去酒吧夜店,至少也得出门探店看电影吧,最不济,也得在楼下大排档来两瓶啤酒撸个串,在家吃外卖肯定是不算数的。不过在这些方面,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相比,依然是完败。

  第一财经2019年发布了城市夜生活指数,这个指数综合考虑了夜间灯光值强度、夜晚电影场次数量、酒吧数量等多个因素。结果,夜生活指数排名前20的城市,绝大部分还是南方城市,北方城市只有北京、西安、郑州等几个城市入选,连天津都没有挤进前20名。

  这样的南北差别从哪里来?最容易想到的一点就是北方冷。但凡说到南北方差异,温度差异这一条总会被拉出来遛遛。

  北方大部分城市冬天的最低气温都在零下十度以下,冬季的时间也很漫长。这种天气之下,北方恨不得冬天早早回家,躲回暖气房里,大半夜出门挨冻是不是一个好选择。

 

  △寒冷的冬天,人们恨不得早早回家,要穿着这么厚的衣服去吃夜宵,这不是吃饱了没事干吗?/ 图虫

  南方就不一样了。《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陈晓卿,就把广州人吃夜宵的习惯和气候联系在一起。在他眼里,过去北方没有夜宵,这个习俗就是广东来的。广东天太热,过去又没空调,晚上都去街边吃点东西。

  然而,气候并不是限制当代北方青年享受夜生活的首要原因。

  对中国城市灯光强度的一项研究发现,相比南北之差,中国夜晚灯光强度的东西之别要大得多。换句话说,夜生活质量如何,城市的经济水平比温度要重要[3]。

  举个例子,广东城市的夜生活繁荣,它的邻居广西就要差多了。大部分不够发达的城市和地区,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都谈不上有什么夜生活。

 

  △灯红酒绿的夜生活,是属于经济水平高的城市的。/ 图虫

  这样看来,南方城市比北方城市夜生活更丰富,是因为它们总体上更发达。不过,这个说法也太简化了。

  关于城市化水平和夜间经济关系的研究就发现,2012年,辽宁等几个城市化率比较高的北方省份,它们的夜间经济发展水平跟不上自身城市化率,南方就没有省份有这种现象[3]。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北方城市的年轻人看着南方朋友只能羡慕嫉妒恨呢?

  夜市为何爱南方

  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的杭州、苏州等地,就已经发展起了颇具人气的夜市。不同于城内服务达官贵人的商业设施,夜市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平民。

 

  △苏州观前街的夜生活,街头挤满了人。/ 图虫

  而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则没有发展起平民化的夜市。只有半夜三更,被称为“鬼市”的黑市,这里出售的主要是旧货,其中还有很多是变卖的家当或者赃物,算不上什么正经夜市[4]。

  要是再问一句,为什么在古代这些南方城市能发展出这样的夜市,那就要归功于它们优越的地理位置了。

  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水路交通枢纽,苏州也外连京杭运河,内部水网河道密布纵横。交通便利的好位置带来的一大好处,就是流动人口的增加。

  放到现在,人口流入,特别是年轻人的到来,仍然是城市夜晚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

 

  △夜市 / 图虫

  流动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得这些南方城市充满活力与流动性。年轻人本就爱夜宵社交,流动人口为了更好地融入城市,也会选择摆摊等门槛较低的职业。一来二去就形成了规模可观的夜市。

  上个世纪80-90年代,各大城市流动人口聚集的地方,首先发展起了灯光夜市,这可以说是夜间经济的早期形态。广州有名的夜市是西湖路夜市、芳村夜市,这些市场的经营者和顾客主要都是流动人口,夜市往往能持续到半夜三点[5]。

  虽然在2000年之后被逐步关停整改,但是一些灯光夜市积攒了很高的人气,摇身变成了时尚街区和商业步行街,改头换面继续在夜间活跃。现在的芳村酒吧中心,前身就是芳村灯光夜市。

 

  △广州过去的夜市。/ 图虫

  可以说,流动人口带来了繁荣的夜生活。根据《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蓝皮书》,2019年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在前四名北上广深之后,依次是苏州、天津、杭州、成都、宁波、东莞、佛山等。恰好,这些城市大部分都出现在了之前提到的,夜生活指数排行榜前20位中[6]。

  人口流动,确实能部分解释南方城市夜生活为什么丰富,但是天津这样的北方城市,流动人口也不少,为什么不能在夜生活上拥有姓名呢?

  北方城市夜生活发展不起来,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恐怕还是和城市的基础设施和规划有关。

  就拿北京来说,北京虽然是北方夜晚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但是和南方的城市比起来,北京的夜生活却好像是一副人到中年的样子。

  这个印象来自于阿里巴巴的中国城市深夜活力报告。这份报告8座大城市深夜在各大app上的数据消费,以及公共设施和服务的运转情况。

  报告发现,回家是北京人深夜的主要活动。8座城市里,北京人用于晚餐和宵夜的时间最短,而且晚11点之前就基本结束了。反而是晚上扫码乘公交车的活跃度,北京比其他城市都高[7]。

 

  △2015年11月30日,北京,北京雾霾持续,市民等待公交。北方的夜晚,公交停得早,因此大家会更倾向于赶公交回家,而非出去玩。/ 图虫

  当然,这不是北方人比南方人更爱家的表现,他们早早回家的原因很简单,北方的公交车停运太早了。

  确实,第一财经的报告显示,夜间交通最发达的前十的几乎都是南方城市,尤其以广东和海南为主。深圳有超过60%的公交站点在22点以后依旧有线路运行。而北京这方面就拖了后腿,夜间公交覆盖比为17.8%,排名20开外[2]。

  另一个阻碍北方人出行的原因就比较意外了,北方的宽马路,也是妨碍人们晚间出行的障碍。

  来过北方,尤其是北方几个大城市的朋友,都会对那又长又宽的大路宽面有印象。中国的道路网密度也有一条“秦岭—淮河”线。北方城市道路网密度平均为5.07km/km2,南方城市道路网密度平均为6.62km/km2,北方城市道路网密度普遍总体低于南方[8]。

 

  △北京东三环的宽马路,把道路两旁的人行道挤得非常小,不方便行人出行。/图虫

  这样的宽路,看起来走车确实很方便,为什么成了出行的阻碍呢?这主要是因为,太宽的马路牺牲了路网的密度。道路车流量固然重要,但是便利行人到达目的地才是最终目的。主干道太宽,势必挤压那些支路,行人要走的冤枉路反而多了[9]。

  这和夜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路网密度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一点就是影响了沿街的商业模式。

  由于主路太强势而支路破碎,支路反而成了交通盲区[10]。而且支路太少,本来应该开到每家楼下的小超市、小饭馆、便利店还有其他商铺就没地方可开了。有些硬着头皮开在了主干道两侧,有些则集中到了大商场里。

  中国科学院一篇关于北京商业网点的研究显示,在北京超市和人口的平均耦合程度只有0.5,回龙观这类的大居住区各类商业网点都很不足,反而是四环之内中关村、王府井、上地等商圈,超市相对充足[11]。

  也就是说,在南方晚上下楼就能吃到夜宵,他们的夜生活可以是周末去市中心玩通宵,也可能只是下班回家,在楼下粉档里和几个朋友喝喝酒。

 

  △北京三里屯,位于北京的繁华区朝阳区,并且是朝阳区里繁华的中心。三里屯固然好玩,但是在西二旗工作的人却需要花两个小时去玩一趟,想在北方过个夜生活也是很难了。/ 图虫

  而在北方,你在楼下找个撸串的地方都不容易,想去个像样超市,可能都要坐上几站去附近的商圈。夜生活只能是每周末从西二旗跑到三里屯狂欢一趟,然后像灰姑娘一样掐着时间,赶在末班车到来之前回家。

  南方的夜生活,真的是生活的一部分。按照南方的标准,北方确实没有夜生活。

  [1]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 夜宵越火,城市越活?中国夜宵经济大比拼

  [2]第一财经 .(2019).城市夜生活指数出炉!谁比夜上海还浪?

  [3] Huyan, F. , Zhenfeng, S. , Peng, F. , & Qimin, C. . (2017). The dynamic analysis between urban nighttime economy and urbanization using the dmsp/ols nighttime light data in china from 1992 to 2012. Remote Sensing, 9(5), 416-.

  [4]潘虹. (2013). 明清时期中国城市夜市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5]南方都市报 . (2012). 广州灯光夜市,一直都在那里

  [6]21世纪经济报道. (2019). 人口往哪流动?除了北上广深,还有这些城市外来人口占比超五成

  [7]阿里巴巴. (2018). “城市支夜”报告

  [8]住建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 (2018). 201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检测报告

  [9]中国城市报. (2015).路宽未必效率高

  [10]澎湃新闻. (2016). 趁“优化街区路网结构”,谈谈城市路网的问题

  [11]王芳, & 高晓路. (2015). 北京市商业空间格局及其与人口耦合关系研究. 城市规划, 39(11), 23-29. 

[责任编辑:董岳昕]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