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的民族節慶風情

2019-07-17
来源:香港商報副刊

想了解某個地方的文化,親臨當地是最好方法。為了解中國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攝影家李秀恒遠赴16個少數民族地區,深入拍攝居民的日常生活,並聚焦民族節慶活動,將作品輯錄成攝影集《節慶:中國少數民族大型節日活動》,也是他繼《帶路》之後再次與「國家地理」合作出版影集。李秀恒並舉辦同名攝影展覽,讓參觀者可更深入了解少數民族的千年文化。

文:Janice、Karena

西藏拉薩哲蚌寺藏族雪頓節。(李秀恒攝)

中國共有56個民族,想了解少數民族的特色,參與他們的節慶是最直接的途徑。攝影家李秀恒花費4年時間,參與不同民族的節慶活動,拍攝各地風土人情。李秀恒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港人較熟悉大灣區、廣東省,但內地偏遠及西部地區,很多人還是不太了解。」他為了生動地展現多姿多彩的民族生活,獨自帶備「兩機四鏡」基本攝影器材踏上征途。記者問,「兩機」當中包括近年潮流大熱的航拍機嗎?李秀恒幽默地回答,今次使用的是真正「航拍機」,「在長白山火山口湖的天池路上,突然遇上封路,我立即租用直升機,飛到半空繼續拍攝。」面臨突發情況,他隨機應變,才能在高空拍到冰雪覆蓋下的天池,恍如藍寶石般的湖,比起用航拍機更具技術含量。

長白山。(李秀恒攝)

新寨嘉那嘛呢城寺廟附近,陽光透過五彩經幡投射到瓊龍路之上。(李秀恒攝)

 

作品來之不易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李秀恒每次想拍攝理想的畫面、構圖,準備功夫往往比拍攝時間要長得多:「在每個節慶中,人們的登場方式、如何走位、拜神祭天的流程都需要了解清楚,做好準備才能找到最佳角度。」另外,極端天氣也是不能預計的,如內蒙古冬季的「那達慕大會」是在冰天雪地下舉行,他回憶道:「在草原零下30多度,一望無際的雪地,相當寒冷。」不過,李秀恒仍然拍攝到當地雪花四濺的馬術比賽。同樣天氣嚴寒的還有吉林,當地查干湖每逢冬天都會有捕魚盛會,人們在結冰的湖面上鑿洞撈魚,再利用馬匹拉動漁網,工程浩大,亦顯示民族的團結。過冷的天氣會令到相機結霜,影響運作,即使是過熱的天氣也會令相機出問題。「在甘肅、寧夏,將近40度的天氣上山,更要面對高山症等困難。」李秀恒曾到西藏、青海等高原地區拍攝,每一張攝影作品都是千辛萬苦才拍攝得來。

 

內蒙古呼倫貝爾蒙古族冰雪那達慕。(李秀恒攝)

 

射箭也是「那達慕大會」最早的活動之一。(李秀恒攝)

 同樣天氣嚴寒的還有吉林,當地查干湖每逢冬天都會有捕魚盛會,人們在結冰的湖面上鑿洞撈魚,再利用馬匹拉動漁網,工程浩大,亦顯示民族的團結。過冷的天氣會令到相機結霜,影響運作,即使是過熱的天氣也會令相機出問題。「在甘肅、寧夏,將近40度的天氣上山,更要面對高山症等困難。」李秀恒曾到西藏、青海等高原地區拍攝,每一張攝影作品都是千辛萬苦才拍攝得來。

吉林松原查干湖蒙古族冬捕。(李秀恒攝)

青藏高原。(李秀恒攝)

 

攝影結合書法展出

為了這個「節慶」主題,李秀恒拍攝了近20萬張照片,他跟製作團隊從中挑選約500幅作品出版,又從中精選32張作品放在展場展出,全部屬於每個民族、地區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他最喜歡的是一張阿美族在廣場中央設宴款待賓客的照片,李秀恒解釋:「照片完整地交代了阿美族的慶祝活動,從他們的衣服、中間的嘉賓在飲宴等可想像出背後的故事。」

李秀恒向記者展示攝影集之中最喜歡的作品,台灣花蓮豐濱貓公部落阿美族豐年祭。(馮瀚文攝)

阿美族上演勇士舞款待賓客。(李秀恒攝)

畫面可見族民正圍成圈在跳舞,一看讓人感到非常震撼,而且作品更是「原汁原味」,絕無後期加工,因為,「國家地理」有嚴格要求,除了調光暗、色彩之外,作品一律不能修圖。在展覽中,這張阿美族的作品配上李秀恒親撰的書法展出,「這次特色主要在於拍內地少數民族,我希望展覽也會帶有中國特色,便參考了國畫中的題詞,在每一張展品中寫上題詞。」書法內容有記敘旅程完結的所感所想,並引用著名詩詞、歌詞,包括阿美族的表演歌曲,讓人一看就聯想到這個民族。

展覽現場可見李秀恒的每一幅攝影作品都附隨書法展出。(馮瀚文攝)

在日前舉辦的「《節慶》新書發布會暨展覽」開幕禮上,李秀恒對記者表示,參觀者透過欣賞今次展出的作品,已可簡單領略少數民族千年以來的節慶文化。如想進一步了解展品背後的故事,可於本星期六(20日)下午2時至4時前往書展會場,李秀恒會現身舉辦座談會,分享拍攝的困難過程及有趣經歷。

展覽展出書中32張作品,李秀恒亦即場分享新書特色及拍攝困難之處。(Karena攝)

展覽引來一眾人士參觀。(馮瀚文攝)

《節慶》展覽詳情
日期:即日起至7月23 日 時間:星期一至六上午11 時至下午6時半
地點:中環荷李活道1號華懋荷李活中心G層5號一畫廊

[责任编辑:副刊]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