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6

如何才能留住你,亲爱的儿科医生

2019-04-19
来源:证券时报
  除了看不完的患儿,还有各种各样的考核、培训、学习再学习,将医生们本已不多的时间,占得满满当当。
 
  儿科医生被列为深圳事业单位人才紧缺岗位。为应对缺口,深圳卫健委四处揽人。
 
  2017年,我国0到14岁儿童约2.6亿,儿科医生总数10万(比2012年减少5000人)。平均每8小时,一个医生要接诊60至80位患儿,甚至更多。儿科医生缺口人数20万以上。
 
  我有几位从医的朋友,都干儿科,或曾经执业于儿科。儿科女医生C,常在午夜看诊的间歇,向我发来表情包、图片、段子什么的,不为别的,解压。另一位儿科男医生,早在N年前便离开新生儿科,转换跑道,如今执掌医院行政管理。作为朋友,我能理解,他和太太都是医生,正常的日子总得过,如果两人都要看诊,三班倒,家里俩娃谁照管呢?作为患者家属,我又挺遗憾,他那被闲置的高超医术,有许多面锦旗可以作证。
 
  儿科医生有多忙呢?家有小儿者,体会具体直观。孩子头疼脑热、腹泻跑肚、跌倒摔伤,凡此种种,家长首先想到的——冲向医院、冲向儿科。挂号排队、急诊排队、看病问诊排队、交钱排队,做检查排队……一边是病病歪歪闹闹叽叽的娃,一边是排不尽的长队。孩子难受,爹妈也不痛快。要问哪里比春运火车站还闹腾,儿科急诊若排第二,再无处能算第一。
 
  这里不舒服吗?嗯。那里呢?也嗯,如果医生继续问,娃儿一会全身都不舒服了。这是能听懂话的幼儿。婴儿呢?他们哇哇哇、呜呜呜、哇哇哇,扭动、挣扎、或嘹亮或嘶哑地哭闹。要给他们看病,医术达标以外,还得具备与儿童交流的高超能力,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语言、形体、动作乃至读心。除了面对孩子,还得向家长附上解释。当三五分钟看完一个仍然不能疏解诊室外的长队时,再多的解释也面临着“解释不清”的尴尬处境。索性,医生也就不解释了,如此一来,不解释也是不对的,服务态度不能是这样的,投诉投诉。因诊疗相关的投诉不少,因态度问题的投诉几倍胜之。若无细腻入微的观察力和皮实耐撕的粗大神经,如何能做好一个儿科医生?
 
  深圳某区级中心医院,该院儿科配备医生数量刚过半百,区区几十名医生,还得分属三个部门:儿童保健、儿内、新生儿。儿内人数最多,住院部一线医生5人,二线3人,主任1人。急诊8人,主任1人。儿科门诊常年日均8人。新生儿一线5人,二线2人,主任1人。
 
  儿科医生为什么少?又为什么走?工作环境的苦和累,再加个人职业前景某种程度上的“看不到未来”。近来,关于996工作制的讨论喧嚣不已,鲜见医生群体发出声音,我特别想知道,医生们,怎样计算自己的工作时长,996?886?796?儿科中,儿保和门诊不用上夜班,相对“轻松些”。门诊实行放号预约制,医生月均看400至1000例不等。看病最多的是急诊,医生人均每月看1000多到2000不等,大约5-10分钟看完一个。他们排班是这样的:三到四个白班加三到四个上半夜加两个下半夜一轮班,休息一天后,重复下一轮班。他们年收入如何呢?以深圳某区级中心医院为例,主任医师约四十万上下,副主任三十万,主治医师二十到三十万,住院医大概十到十八万。住院部的岗培医生,月薪三千,年入多少,自己去算。
 
  除了看不完的患儿,还有各种各样的考核、培训、学习再学习,将医生们本已不多的时间,占得满满当当。有人会说,医生端着体制内的铁饭碗,有着区别于打工阶层的稳定保障。这话是不错,可是等你走进儿科医生们的日常,试着从他们的角度看待这些问题,感受他们的困扰,体会他们的困境,你会发现,所谓的体制内,有时候是虚弱的自我安慰。
 
  接上前话,我早已习惯儿科医生朋友不能“及时”回复信息,因为她总是那样忙。她有一项超能力——无论多吵的环境,多蹩仄的空间,她都能“秒睡”。没办法,如果再不能见缝插针地补充下睡眠,上班咋办呢?
[责任编辑:李振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