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 手機

開發自有操作系統,華為會成功嗎?

2019-03-19
來源:愛范兒

   近日,華為移動業務負責人余承東在接受德國《世界報》采訪時表示,華為已經為智能手機和電腦開發了自有的操作系統。

  我們已經准備好了自己的操作系統,如果我們不能再使用這些系統(Android),我們會做好准備並使用 Plan B。當然我們更希望與 Google、微軟的生態系統合作。

  早前有消息顯示,華為和中興從 2012 年就開始研發自有操作系統。

  2018 年 12 月,有消息傳出,華為已在榮耀 Play 上進行 Fuchsia 的測試,Fuchsia OS 是 Google 正在研發的下一代智能設備操作系統,預計可以在智能手機、電腦以及其他物聯網設備上使用。華為是首批測試該系統的第三方手機廠商。

  開發自有操作系統,相當從 Android 和 iOS 兩者以外 1% 的邊緣市場開始建立自己的城池,做這件事情,華為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這些年在科技史上留下了足跡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不少,數得上名字的有塞班(Symbian)、黑莓(BlackBerry),英特爾與諾基亞合作的 Meego,三星牽頭的 Tizen,微軟的 Windows Phone,還有 Plam 的靈魂 WebOS。

  我們盤點了一下這些早已消逝或立于邊緣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並從它們的興衰去可以想象下一個操作系統應有的模樣。

  成也諾基亞,敗也諾基亞的 Symbian

  說起塞班系統,總繞不開諾基亞。1998 年,愛立信、諾基亞、摩托羅拉和 Psion 共同成立了一家名為‘Symbian’的公司。 

▲ 愛立信 380

▲ 愛立信 380 

  第一款 Symbian 智能手機是 2000 年面市的愛立信 R380,此外包括三星、松下、聯想、諾基亞、愛立信、摩托羅拉、西門子在內的手機廠商都推出過 Symbian 系統的手機。 

  2001 年,Symbian S60 發布。2002 年前後,諾基亞是智能手機市場上的大佬,並在 2004 年收購了 Psion 手上的 Symbian 股份,在塞班聯盟里佔股為 47.9%。

▲ 諾基亞 E52 長這樣,圖片來自:phonesdata.com

▲ 諾基亞 E52 長這樣,圖片來自:phonesdata.com 

  諾基亞手機的流行,讓 Symbian 成為不少人第一次用到的智能手機系統。我的第一台智能手機就是諾基亞 E52,它如今躺在我的舊物抽屜里,上回給它充上電依然能開機正常運行。 

  然而也正因為諾基亞缺乏軟件生態的建設能力,Symbian 最終被諾基亞拋棄,並在 2013 年初正式退出歷史舞台。

  2012 年 2 月發布的諾基亞 808,是諾基亞最後一台采用 Symbian 系統的手機,也是諾基亞首款使用 PureView 技術的智能手機。  

▲ 搭載 Android One 的諾基亞 3.2 和諾基亞 4.2

▲ 搭載 Android One 的諾基亞 3.2 和諾基亞 4.2 

  現如今,諾基亞已經成為 Android One 的重要載體,最新修改的 Android One 新 logo 率先印在最新發布的諾基亞 3.2 和諾基亞 4.2 上,能夠相當和諧地與‘Nokia’字樣共同出現在手機的背面。 

  三星手里也有 Plan B

  基本上家大業大的手機廠商、硬件廠商,都曾擔憂過自己硬件設備的軟件生態系統控制權不在自己手里,三星就是一個例子。

  在 Galaxy S 面世之前,三星曾推出一個 Wave(瀾)系列,Wave 搭載三星基于 Linux 研發的 BadaOS。BadaOS 在 2009 年發布,也有開放應用軟件商店為第三方開發者提供支持,不過這個系列的產品沒有在智能手機歷史中留下太多痕跡。   

▲ Tizen OS UI

▲ Tizen OS UI 

  2012 年,三星宣布將 Bada 集成到 Tizen 上。實際上,Tizen 的前生是 LiMo,屬于廠商與 Linux 開源社區的合作成果。2011 年時,Linux 基金會與英特爾宣布開發 Tizen。Tizen 協會的成員包括三星、英特爾、富士通,以及華為等十余家。 

  三星手上的 Tizen 系統,已經應用在智能手表、智能電視、數碼相機和智能手機上。早在 2013 年,Tizen 在三星眼里是‘主打高端市場’的一張牌,不過後來現實讓他們意識到,Tizen 要想搶奪 iOS 和 Android 蛋糕還是有點難的。  

  如今,三星的旗艦手機使用 Android 系統,Tizen 則成為三星通過低價佔領新興手機市場的法寶之一。2017 年,三星還推出了第四台 Tizen 手機 Z4,這個操作系統的手機在印度賣得不錯,曾經是印度智能手機市場里的第三大操作系統。 

  微軟親兒子 Windows Phone 的挑戰失敗了

▲ 圖片來自: Microsoft Insider

▲ 圖片來自: Microsoft Insider 

  微軟的親兒子 Windows Phone(文中簡寫為 WP)操作系統誕生于 2010 年,推出之時被寄予厚望,當時的版本為 7.0,也被稱為 Windows Phone 7。 

  後續 Windows Phone 8 上的所有原生程序,無法在 Windows Phone 7.X 上運行,不得不說這種單向兼容的操作真是很坑。

  微軟對 WP 的不重視,是開發者們對 WP 平台意興闌珊的主要原因。

  2015 年蘋果發布 Apple Watch 後,支付寶表示已經為這款尚未上市的產品做好適配。相比之下,當時支付寶的 WP 版本上一次更新是在 2014 年 8 月。

  兩個平台待遇相差甚遠,有 WP 用戶認為這是支付寶對他們這群用戶的歧視,罵支付寶是‘支付婊’,當時支付寶錢包相關微博下的相關評論多達 26 萬多條。支付寶則是通過轉發微博表示:‘你為什麼選擇 1% 的生活’,側面回應了來自 WP 用戶的指責。   

▲ 圖片來自 MobiPicker

▲ 圖片來自 MobiPicker 

  互聯網服務大廠都不願意花太多精力在 WP,那麼能夠為系統貢獻新能量的獨立開發者也找不到太多堅守的理由,畢竟沒有看到 WP 用戶增長的希望,也很難從平台上賺到錢。 

  2017 年 7 月,微軟宣布完全停止對 Windows Phone 8.1 的支持。同年 10 月,微軟副總裁 Joe Belfiore 在 Twitter 上表示:不會在 Windows 10 Mobile 平台上開發新的功能和硬件了。這基本宣告了 Windows Phone 的死亡,也直接反映了做 iOS 和 Android 以外那 1% 的少數者有多難。   

▲ Andromeda 假想渲染圖

▲ Andromeda 假想渲染圖 

  不少人一直在等 Surface Phone,2017 年微軟在 B 站的官方賬號也曾曝光,相關的專利也不少。 

  至于什麼時候才能看到 Surface Phone 或 Surface Mobile 或 Pocketable Surface Device,等了兩年的朋友們,再耐心一點吧。

  黑莓也曾一時風光,明年正式退役

  在智能手機普及初期,黑莓的系統可以在當時的網絡環境下做到推送完整、實時的郵件。隨着通信環境的進步,這個優點逐漸演變成智能手機的一個基本功能。 

▲ 搭載 BlackBerry 10 的 Z10 和 Q 10,圖片來自:nairaland

▲ 搭載 BlackBerry 10 的 Z10 和 Q 10,圖片來自:nairaland 

  黑莓手機外形最經典的設計元素就是全鍵盤,早期黑莓手機所搭載的系統是 BlackBerry 7。2010 年,黑莓推出了 BlackBerry 10,這個專門為觸屏操作開發的操作系統,基于 QNX 內核,它擁有更快的運行速度和更強的多任務處理能力,並且能夠兼容 Android 應用。 

  隨着 BlackBerry 10 逐漸衰老落後于時代,黑莓也不得不抱住 Android 的大腿。   

▲ BlackBerry Priv,圖片來自:arstechnica

▲ BlackBerry Priv,圖片來自:arstechnica 

  2015 年 3 月,黑莓發布了最後一款 BlackBerry 10 手機 BlackBerry Leap 後。同年 11 月發布了旗下第一款 Android 設備 BlackBerry Priv。 

  2018 年初,黑莓宣布正在轉用 Android,並將在 2020 年徹底關閉 BlackBerry OS。

  有統計顯示,BlackBerry OS 在 2010 年曾擊敗諾基亞的塞班系統,成為 Android 和 iOS 後面的全球第三智能手機操作系統。

  黑莓在手機操作系統浪潮中,曾有望與 Android、iOS 形成三國鼎立之勢。然而也敵不過從兼容 Android,到全面轉投 Android。

  死了很久卻還活着的 webOS

  下面這個智能手機的交互方式,無論是 Android 還是 iOS 用戶應該都很熟悉:  

按手機的 Home 健,或者通過全面屏手勢,將手機上正在運行的多個應用變成一個個微縮版的窗口,左右滑動查看其它應用,上划關閉該程序。 

  如今 Android 與 iOS 上的卡片式多任務形態,其實來自智能手機鼻祖 Palm 上的 webOS。這個流傳至今的交互方式,在十年前的 2009 CES 發布會上征服了當時的科技界。  

▲ 左邊是 iPhone X,右邊是 Palm 手機,圖片來自:Tim Schofield

▲ 左邊是 iPhone X,右邊是 Palm 手機,圖片來自:Tim Schofield 

  除了卡片式任務設計,webOS 還擁有多任務、通知、賬戶同步,OTA 系統升級,手勢操作等在當時很超前的系統功能。  

 

  2010 年 4 月,Palm 被惠普收購。2011 年 8 月,惠普宣布停產 webOS 相關硬件產品,這意味着 Palm 手機折戟沉沙,webOS 也成為了陪葬品。後來 LG 從惠普手里收購 webOS 全部資產,並在 2014 年 CES 上展出采用 webOS 的智能電視。  

▲ 2018 年的這部 Palm 售價 350 美元,運行 Android 系統

▲ 2018 年的這部 Palm 售價 350 美元,運行 Android 系統 

  Palm 在 2018 年復活了自己,重回智能手機市場,然而新的 Palm 手機運行完整版的 Android 8.1 系統。Palm 再也不是當年的 Palm 了。 

  Android 和 iOS 這兩個寡頭越來越像了

  Engadget 編輯 Jon Fingas 曾這樣評論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斗爭歷史:

  如果說是 iPhone 把黑莓、塞班和 Windows 手機從各自山頭推下來,那 Android 就是那個在各系統‘倒下’後持續將它們按在地上的產品。 

▲ HTC G1,圖片來自 TechCrunch

▲ HTC G1,圖片來自 TechCrunch 

  實際上第一台 Android 系統的手機是于 2008 年 9 月 23 日正式發布的 HTC G1 。Android 系統發布之初相當粗糙,但也有着最大的優勢特點——‘開放性’。另外也靠 Google 沒有放棄,每一次改版的 Android 系統都在變得更好。   

▲ 隨着版本變身的 Android 小機器人, 圖片來自:CnBeta

▲ 隨着版本變身的 Android 小機器人, 圖片來自:CnBeta 

  第一代 iPhone 發布于 2007 年,封閉的 iOS 系統、封閉的 App Store 背後,還有一個與之相愛相殺的操作——‘越獄’。因為當時 iPhone 上的功能和應用並不多,用戶只能通過越獄來滿足自己的使用需求,研究越獄漏洞的開發者也不少。   

▲ 著名越獄工具 Cydia

▲ 著名越獄工具 Cydia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越獄工具要數‘Cydia’,由 Jay Freeman 開發,它讓越獄 iPhone 能夠查找和安裝各位安裝包。Cydia 在巅峰時刻曾擁有將近 4500 萬用戶。 

  隨着 iPhone 的流行和 iOS 的成長,越獄變得越來越難,以及沒有必要。與此同時,越獄開發者和越獄用戶在大幅減少,越獄社區逐漸瓦解。  

  2017 年 Gartner 的統計顯示,Google 的 Android 系統市場佔有率達到 85.9%,蘋果的 iOS 佔比為 14%,兩個加起來則是全球智能手機操作系統 99.9% 的市場份額。 

  這些年來,這兩個系統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像:都加上了‘屏幕時間’功能,都是一瓶扁平化的 UI 設計,都在引入手勢交互……

  這兩個智能手機操作系統高企的市場佔有率,也意味着全球大量的用戶,他們支撐起了相應的開發者生態和商業模式。不過,如今智能手機市場的新用戶增速已經開始放緩,出貨量也不如當年。

  下一個操作系統會是怎樣的?

  總的來說,Android 和 iOS 用了將近十年,才成長為如今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兩極。它們如今的輝煌離不開三個因素:

  從不放棄迭代升級的平台方,並搭建出有利于開發者的生態

  與平台方互相滋養的開發者們,他們在平台上架應用並能從中獲益

  一定數量並保持增長的用戶

  iOS 和 Android 這兩者以外的 1% 邊緣市場里,新的挑戰者不斷出現,但縱觀消費者手上現有的智能手機,能被前兩者視作對手的新系統,還沒有出現。

  不過就目前而言,一個手機廠商要想在這年頭成功推出自有操作系統,要不像蘋果那樣擁有一群粘性較高的用戶和巨大的軟件市場,要不就需要兼容 Android 軟件。如果以上兩點都做不到,卻着急着在主打旗艦機上用上自建系統,微軟的 Windows Phone 就是前車之鑒了。   

▲ Fuchsia OS 應該是切換底層內核,並與 Android 彼此兼容吧

▲ Fuchsia OS 應該是切換底層內核,並與 Android 彼此兼容吧 

  下一個操作系統會是怎樣?新系統必須擁有決定性的優勢,才有可能逆襲翻盤。或許支持手表、手機、PC 到智能家居物聯網全平台的系統是個方向,比如 Google Fuchsia。 

  可以肯定的是,新技術的發展會吹響 Android、iOS 衰退的號角,也會催生下一代操作系統。可以想象的是,下一代系統的交互方式,會因為語音識別、視覺識別等新技術的運用而截然不同。

[責任編輯:蔚然]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