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香港不會被上海趕上嗎?

2019-03-14
来源:香港商报

  周八駿

  2001年7月27日,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曾蔭權在香港總商會午宴上稱,中國將於25年內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上海即將超過香港變得更加繁榮更加開放,這個說法不但過於簡單,這根本是錯誤的。」

  9年後,中國超過日本成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當然,上海沒有同時超過香港。問題是,今天,還能不能說,稱上海即將超過香港是根本錯誤的?

  3月1日,上海統計局公布,2018年上海人均GDP升至13.5萬元人民幣,按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折算,人均GDP逾2萬美元,首次達到初等發達經濟體標準。

  誠然,香港人均GDP在2017年已逾4.6萬美元,是上海的兩倍多。僅以此項指標看,上海確實不可能在短期內超過香港。但是,比較需要全面。

  上海發展步伐快

  第一,在內地,上海不是「一枝獨秀」。2018年內地15個城市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其中,除了東營和鄂爾多斯屬於資源型城市,其他13個城市分布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長江中游。長三角最多,7個——上海、南京、常州、無錫、蘇州、杭州、寧波;珠三角3個——深圳、廣州、珠海;京津冀1個——北京;長江中游2個——武漢、長沙。

  2001年,所有這些城市的GDP和人均GDP都不能望香港之項背。上海和它們一起快速增長,反映內地經濟整體崛起。香港與內地隔一道有形邊界(「邊境線」)和一道「無形邊界」(本土意識),與內地經濟若即若離,在很大程度上拖慢了香港經濟增長。

  第二,上海和上述其他12個內地城市增長快,一靠自身建立比較完整的產業結構並且擁有優勢產業,二靠同時擁有兩大市場,既開放擁有世界市場,又相互聯接共同打造國內大市場。

  香港的產業結構不夠健全,突出的優勢產業只剩下一個金融業,航空、港口、專業服務的優勢,有的已被上海、深圳超過(港口),有的正在被上海、北京、深圳、廣州等快速追趕。香港仍擁有世界市場,但是,「雙重邊界」限制她難以如同內地大城市那樣全面無障礙地擁有內地大市場。

  第三,香港所在的珠三角,加上香港和澳門有5個人均GDP逾2萬美元的大城市,不如長三角有7個。中央已經確定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與粵港澳大灣區一樣,都是國家戰略。前者沒有「邊界」阻隔,只有上海一個中心城市,發展步伐可能快過粵港澳大灣區。

  港人須有緊迫感

  順帶提出一點。在香港,從政府到民間,習慣的說法是利用「一國」之便、「兩制」之利,但是,中央領導人談粵港澳大灣區是堅持「一國」原則,尊重「兩制」差異。希望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各界認真領會二者的深刻差異。

  總之,目前,香港經濟整體水平仍高於上海,但是,在一些具體領域已被上海超過,其他領域正被上海急追。香港能不能保持領先上海的位置,取決於香港是否抓住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

  如果香港切實完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到2022年和2035年的兩階段目標,那麼,香港仍將是中國最領先的城市。否則,將另當別論。

  3月1日,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組長韓正要求,粵港澳三地要切實扛起主體責任,積極協調配合,確保戰略舉措落地見效。請注意:「切實扛起主體責任」的「切實」和「扛」,意思是不能虛應故事、也不能畏葸不前。

  建議對香港負有領導責任的人們,不妨把2001年7月27日時任政務司司長曾蔭權在香港總商會午宴的致辭找出來仔細看一下,那裏列舉了香港10大優勢,而今香港是否繼續擁有?是否需要檢討而重新定義?如果這十大優勢今日還在,那麼,就必須深入探討香港經濟轉型和發展差強人意的深層次原因。

  同時,建議對香港負有領導責任的人們,不妨自問:還能胸有成竹地說「上海即將超過香港變得更加繁榮更加開放,這個說法不但過於簡單,這根本是錯誤的」嗎?

  香港居民同樣必須有緊迫感。香港領先地位是幾代香港居民持續打拼而建立的,難道能在我們手中把它丟失了?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