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香港如何推動再工業化?

2019-03-08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全國工商聯常委 楊華勇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支持香港在優勢領域探索「再工業化」。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預算案中計劃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20億元,推行「再工業化資助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生產商在港設立智能生產線。

  陳茂波明言,感受到香港在推動研發成果商品化和技術轉移,以帶動產業發展及再工業化方面,例如先進物料、納米科技、微電子等範疇,極具潛力,又形容這些發展實體高端生產的措施,有助改善經濟結構,減少對服務業的依賴。

  解決產業單一問題

  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製造業在本地生產總值所佔比率從1980年的23.8%下降至2017年的1.1%,服務業佔比則增至92%以上,約85.3%的就業人口從事服務業。趨向單一的產業結構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例如樓價、租金高企、結構性失業和貧富懸殊等等。

  面對產業結構單一和實體經濟空心化的問題,許多國家提出了「再工業化」策略,力圖優化產業結構,保障就業增長,帶動經濟復蘇。

  美國的「再工業化」策略旨在培育實體經濟,引導製造業回流,促進國內就業環境。英國的《製造業供應鏈行動計劃》,提出政府幫助供應鏈上各工業界別合作的方向及措施。而韓國的「製造業3.0」,則強調政府支持當地中小企,利用智能創新製造技術強化當地工業。

  現屆特區政府終於把「再工業化」和創科列為施政重點,在2017年成立了「創新、科技及再工業化委員會」,在四大方面推動「再工業化」發展,即提供基礎設施、財政支援、技術支援,以及培訓和匯聚人才,各項措施和撥款亦相繼出台。2018年10月10日,特首林鄭月娥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建議撥款40億元大搞「再工業化」,包括成立「再工業化資助計劃」及改建工業大樓,加速本港「再工業化」進程。香港中華總商會非常歡迎政府接納業界和本會意見,把「再工業化」列為施政重點之一。

  前研後產是新方向

  如今的香港既無土地空間、也缺藍領工人,回到「勞動密集型產業」時代是不可能了。如果說香港的傳統製造業是「前店後廠」模式,現在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前研後產」模式,或是OBM﹙原始品牌製造﹚,將上游科研產業化。

  「再工業化」離不開市場承托,香港緊靠大灣區珠三角這樣的世界級工廠,擁有全球採購及銷售網絡以及龐大的內地市場,這些無疑都是香港「再工業化」的有利條件;另外,按照CEPA協議,香港的產品輸入內地可以享有零關稅優惠;香港完善的資訊科技建設及強大的服務業為發展網上平台與售後服務提供競爭優勢,如能結合OBM「香港製造」的品牌效應,可為香港「再工業化」發展帶來優勢。

  早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已在港成立美國以外首個創新中心,就是瞄準了香港及鄰近珠三角地區的發展機遇。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成員,更有近水樓台之利。香港雖與深圳共建了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這個重要的科技平台,但應同時把握與區內九市的合作機遇,利用香港在法治、融資、資訊、知識產權保護等優勢,參與灣區發展,藉此推動香港更多的科研成果商品化。

  「再工業化」與創新科技息息相關,有時甚至是「一體兩面」、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本質上仍有區別。發展創科的核心要義是推動創新科技的研發和商品化;而「再工業化」則是要將科研成果量產化,並培育完整的產業體系和建立配套供應鏈。「再工業化」不能只停留於為創新科技的發展做配套,本港應逐步建立一個由創新科技和「再工業化」協力發展的機制。

  具體來說,特區政府應在多方面支持「再工業化」。香港現在科研研發的開支,只佔本地生產總值0.73%,相對於深圳4%以上,落後明顯。「再工業化」需要創新人才,政府應積極吸引海內外的創新人才。同時更多提供創投資金,鼓勵青年多做一些創新創業的工作。港府跟深圳合作在落馬洲河套區打造港深創科園,其工程也應加快進行。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