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下单,就可实现正规护士上门到家服务,得到了政策的支持。
2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作为“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地区。
通江资本医疗产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出现,一方面可以扩展护士业务区域,弥补我国存在的较大护士从业人数缺口,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护士待遇,强调在医疗过程中护士的重要地位,这对于护理双方都能形成一定的需求满足。
“政策的发布有利于医护到家这个行业的发展,公司也将按照政策的规定进行调整。”第一视频旗下的移动健康服务平台医护到家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未来也希望医保政策能覆盖网约护理服务。
网约护士市场受关注
“老有所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3%。我国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有1.5亿,占老年人总数的65%,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4000万左右。失能、高龄、空巢老人的增多,使得很多带病生存的老年人对上门护理服务需求激增。
国家卫健委介绍,“互联网+护理服务”主要是指医疗机构利用在本机构注册的护士,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的护理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2月13日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次互联网+护理服务,主要聚焦在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的医疗护理的需求。当前我国面临着护理人员缺乏,一方面缺乏养老护理员,一方面面临着护理机构的缺乏。所以中国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护理以居家为主。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380万人,占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的42.3%;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05年的1.03提高到2017年的2.74(2008年是1.25人)。全国医护比由2005年的1:0.66提高到2017年的1:1.1(2008年是1:0.79)。2017年,三级医院医护比达到1:1.54,二级医院达到1:1.46。
不过,我国的医护比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距离。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有望实现盘活存量。
“在医院里,有些科室工作相对没有那么紧张,护士实行三班倒,有意愿去通过兼职的方式实现收入的提升。”医护到家上述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
安全问题引关注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信息,此次试点内容,明确了“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主体、服务对象、项目,提出完善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建立价格和支付机制。
从公布的信息来看,此次试点要求也极为严格,例如规定,试点地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结合实际确定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已具备家庭病床、巡诊等服务方式的实体医疗机构(以下简称“试点医疗机构”),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派出本机构注册护士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将护理服务从机构内延伸至社区、家庭。派出的注册护士应当至少具备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能够在全国护士电子注册系统中查询。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向记者介绍:“这要求相关平台必须依托实体医疗机构,此外,五年以上的护士要求比较高了,一些平台上的护士大部分都是要求2年-3年的工作经历。”
另外市场比较关心的点在于安全问题如何保障。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介绍,安全问题包括护士到这些老人家里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他们本身的人身安全如何保障。另外一个安全就是医疗安全。
“我们在试点当中提出来,首先护士不是以个人的身份去提供这种服务,一定是要互联网的企业和我们医疗机构合作,这样的话,让护士的人身安全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另外从医疗安全上来说,我们不是说所有的医疗护理的服务到患者的家里都可以开展,我们要探索一下能够开展的这些服务项目和范围,比如有一些压疮的简单处理,还有胃管的处理,有一些是有限的范围提供上门的护理服务。还有一些风险比较高的,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开展,必须还是要通过专业机构和专业的人员。”焦雅辉介绍。
针对安全性问题,记者在采访一些平台时,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平台也会对订单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此外,护士只是护理,不同于诊疗,发生医疗事故的指数低一些。
医护到家执行总裁王雨飞在采访中提到,护理服务用户必须具备正规医疗机构开具的有效医嘱证明、药品或病例证明;护士只提供上门打针服务,不提供相关药品,此外,平台为医患双方提供医责险、意外综合险和第三方责任险三种保险。
资本已有布局
国家卫健委介绍,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工作的深度融合,近期部分地区出现了“网约护士”,大多由社会力量主导推动,其实质是互联网+护理服务。
据了解,医护到家推出了护士上门、挂号陪诊、送药到家、中医理疗等线下健康服务。医护到家执行总裁王雨飞向记者介绍:“我们有自己的医疗机构,是经卫生部批准的首家护理站(芝麻护理站),依托自身的医疗机构进行派单。
值得一提的是,医护到家公司人士向记者介绍,目前老龄化趋势明显,用户需求量也逐渐增多,公司盈利相对可观。截至目前,医护到家仍是第一视频旗下品牌,尚未对外融资。
在政策放开之际,资本是否会加速进入这一领域?
对此,医护到家执行总裁王雨飞也表示:竞争品牌会越来越多,但做好一个平台需要技术的磨合、用户的磨合、质量和服务的各项把关,企业都在成长,也没有形成一家独大。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互联网+护理服务是一个补充,不是一个主要解决问题的手段,真正要解决这些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的医疗护理的需求,还是要扩大服务供给,包括医养结合的模式,还有一些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还有相应的保障的政策、筹资的政策等等一系列的政策。
通江资本医疗产业分析师认为,未来,“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还可进一步与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携手,提升基层医疗护士服务范围同时,亦能对护理服务的及时性与全面性形成双向背书,进一步满足老龄化护理服务需求,打造更为完善的日常护理服务内容。
在医护到家公司人士看来,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发展,实现医保覆盖或有利于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