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特約評論員王石川
8日上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獲得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與此同時,國家最高科技獎獎金額度由500萬元提高到800萬元,“原來是500萬元里面50萬元歸個人,450萬元用于科研工作,現在全由個人支配。”
無論獎金額度提高60%,還是獎金全由個人支配,這一變化確有現實意義。正如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所稱:“這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設立近20年以來,首次對獎金額度和分配結構進行調整,充分體現了党對科技工作者的激勵和關懷。”
對于兩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來說,他們都是“80后”,都是所在領域的領軍者,也都甘于奉獻、淡泊名利。但是,國家沒有忘記他們,向他們頒發的國家最高科技獎,絕非“終身榮譽”式的象征性稱號,而是因為他們實至名歸,的確成就非凡。
同時,兩人盡管年事已高,但一直奮戰在科研一線——2011年,劉永坦團隊成功研制出中國具有全天時、全天候、遠距離探測能力的新體制雷達,核心技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港珠澳大橋的海底隧道建設,錢七虎綜合考慮洋流、浪涌、沉降等各方面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議方案。這也回擊了社會上的一些偏見,認為獲獎者大都不中用了,發獎带有安慰性質。實則不然,縱觀近年來的獲獎者,仍很活躍,從袁隆平到孫家棟,再到吳孟超……無不如此。
“要讓科技工作成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為孩子們尊崇向往的職業。”在去年5月28日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如是強調。科技工作如何才能富有吸引力、受人尊崇向往?言人人殊,不一而足。讓科學家名利雙收、受敬仰,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不能只放在口頭上,更不能口惠而實不至。李克強總理曾充滿深情地說:“講了就必須做,一定要做到,面子和里子要一起做,真正讓有貢獻的科技人員名利雙收,經濟上有實惠、工作上有保障、社會上受尊重。”誠哉斯言,科研是枯燥的,但科學家不該是清貧的代名詞,如果科學家既沒有利,也沒有名,怎麼可能被人向往?
一定程度上說,國家最高科技獎獎金提高到800萬元,仍不算高,但是額度一下子提高60%,足以標定了整個國家對科技重視的鮮明立場;党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向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頒獎,足以說明了整個國家所夯定的價值坐標;獲獎者受到萬眾矚目,並被輿論所激賞,也足以傳遞了科技在整個國家的重要地位。而這一切,無不傳遞了明確信號,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着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着人民生活福祉,國家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視科技。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新中國成立以來,一批又一批科學家弘揚科學報國的光榮傳統,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勇于創新、嚴謹求實,有的“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甚至付出生命代價,優待他們,不是天經地義嗎?全部科技史都證明,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佔據優勢。通過革新,讓科學家擁有更廣闊的舞台,不也是名正言順嗎?
值得一提的是,剛剛過去的2018年既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科學的春天》一文發表40周年。只要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並對科學家多一些政治上關懷、工作上支持、生活上關心,我們就有理由期待科技發展取得更豐饒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