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水貨客的互聯網?

2018-12-10
来源:香港商报

  內地近日出台了跨境電商調整政策,交易免稅限值大幅提升,單次交易限值由2000元提高至5000元(人民幣,下同),年度交易限值由2萬元提高至2.6萬元。

  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規定,從2019年1月1日起,所有代購必須要有執照,且須要繳稅。大幅度提高了代購的准入門檻。此外,入境旅客的自帶行李價值若超過5000元,超出部分會被徵收郵稅,最高50%稅率。

  以上政策令有關免稅額度成為一種稀缺品,有人從中看到危機,有人從中看到商機,例如為消費者和幫帶者牽線搭橋的互聯網平台。

  新政策掀新商機

  有商家就在試水,利用跨境遊客(也就是幫帶方,下簡稱b)的免稅額度,令真正的消費者(下簡稱c)不必繳納稅費,做到價格優勢。另外,通過跨境遊客人工帶回貨物,不會在海關停留很多天,因此速度較快。

  如意算盤是這樣的:用b的免稅額度來海淘,降低海淘費用。平台作為中介來擔保交易安全,交易完成後再把費用轉給b。平台有可以追蹤b的GPS,驗證b是否真的在國外,還可根據b的地理位置和快遞單號,跟蹤貨物位置。交易完成後有互評環節,以顯示b和c的可信任度。

  兩重安全惹關注

  貨物安全方面,誰來確保c的貨物完好無損?我們先說不可抗拒因素,以奶粉為例,如果在運輸過程中,奶粉罐頭破裂撒漏,誰來承擔責任?其次,如果收到的貨物貨不對辦,消費者如何維權?

  法律安全方面,如何在合法情況下做到雙贏?我們重新回到了這個話題:水貨客到底合法嗎?替他人有償幫帶物品入境又合法嗎?法律如何去界定水貨客和普通入境旅客?是通過入境頻率、外貌,還是所帶貨品的種類以及數量?

  政策上有改善空間

  海外購物在內地一直有強大需求,據艾瑞諮詢、中投顧問等第三方機構預測,2018年內地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突破8.8萬億元,2020年更有望達到12萬億元。筆者認為,堵不如疏。既然已經有商家考慮集結民間力量帶貨,政府是否可以把遊戲規則再說得清楚明白一點。在不違法的前提下,給消費者多一點選擇空間。更重要的是,香港作為免稅港,應該近水樓台先得月,是否會考慮給香港地區更優惠的跨境貿易、消費、行郵稅政策?

  李逸嘉

  (逢周一刊出)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