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謠言反映真問題

2018-11-26
来源:香港商报

   流深

  上周,一篇名為《英國八大名校宣布拒收中國留學生》的文章在很多人的朋友圈中流傳。文章稱,英國布里斯託大學、杜倫大學、利茲大學等名校宣布,將不招收來自一些特定中國高校的留學生。文章立刻在很多人的朋友圈中刷屏,甚至引發了不少留學生和家長的恐慌。但很快,來自英國方面權威消息就澄清說,這只是一起中國自媒體傳播的謠言。

  事實上,只要稍稍了解英國教育的情況,就應該知道這種情況不可能發生。畢竟,教育作為英國創造就業和財富的一個重要產業,每年都創造超過百億英鎊的GDP,而整個產業中利潤最為豐厚的無疑就是學時短、附加價值高的國外留學生。在此方面,中國留學生不僅捨得在教育方面投入重金,更是有人數規模上的優勢,英國人不可能主動拒絕這些「肥肉」。

  即使是拒收,英國高校也會根據其自身的一套評價體系或名單,而不會使用「非211」、「非985」等這種只有國人才懂的分類標準。更何況,英國目前正處在脫歐的當口,來自歐洲的資金和留學生面臨流失,中國留學生正是填補這一缺口的救命稻草,即使拒收也不會選擇這個時間點。

  留洋盲目化

  但無風不起浪,在謠言的背後,明顯反映了一種情緒。那就是,隨?中國海外留學的日益平民化和普及化,尤其是越來越多中國留學生在國外惹下引人反感的事件,曾經代表?「刻苦」、「樂觀」、「成績優秀」的中國留學生形象,正在越來越多地與「土豪」、「學渣」、「違法犯罪」等聯繫在一起。這就導致,一些對中國留學生不利的消息乃至謠言,都非常容易被人們相信,以致廣泛傳播。

  這也說明,越來越多國人正對盲目留學和對洋學歷的盲目崇拜進行反思。事實上,在中國海外留學群體規模越來越大的同時,留學群體的結構也在越來越豐富和複雜。除了傳統中優秀學生專屬的精英式留學,近些年亦出現了大量「短平快」的「流水線式」學位,再加上各類名目參差的海外交流、合作項目,以及不少帶有移民和轉移資產性質的「假留學」,中國留學生這個群體本身早已變得極為複雜。不少中國學生的留學目的,只是為了能在國內找到一份體面工作,而並沒有考慮自身的學習興趣和未來志向,甚至於不少人在留學過程中就因孤獨、思想、不合群等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再加上不少西方國家和院校急於創收而不斷降低留學門坎,讓很多並不適合留學的學生踏上了留學之路。

  於是,我們便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變成了「問題學生」的代名詞。

  歸根結底,「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腳知道」;留學好不好,還要看每一個學生的不同條件。「盲目留學」和「盲目崇拜」的風氣,確實應該反思一下了。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