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加強技術創新 管好人流車流

2018-11-10
来源:香港商报

  资料图:香港旅游巴驶经旅检大楼旁的闸口,准备登桥。中新社

  港珠澳大橋開通後人流逼爆,三位局長昨日聯合公布六項措施,以更好管理及分流來港旅客,以免旅客過多對東涌居民造成不便。

  政府六招具體若何?針對跨境交通,會盡快開動穿梭巴士的旅客預約服務;往來口岸的旅巴預先通知時限,亦由三天縮短至周五黃昏前;境內方面,則呼籲旅客可乘其他巴士或到欣澳前往市區,不必全部湧到東涌;當局已跟東涌B6巴士公司就排隊、收費、登車等作部署;至於有內地旅行團涉嫌違規問題,經溝通後廣東省政府已下達指令要求旅社嚴守本港法例;因應排隊人龍、搬遷車站以及其他人流問題等,局方也因應東涌居民意見作相應跟進。

  上述六招大可一以貫之,主要是透過預早得悉各種信息,來使各方作出更好的應對。其實,要更好達致管理效果,誠應更進一步地加強技術創新,尤其是善用大數據及智能交通系統(ITS)等,來做好人流車流的管理工作。不是嗎?由預先訂座吃飯到看電影等,現時不是盡可透過APP解決?預約巴士之類的,早應研發應用程式來加強管理了。一方面,服務供應商可準確得悉需求狀況,從而更好統籌調配資源;另方面,旅客亦可在出門前預先了解交通供求狀況--倘知道來港候車時間長達數個小時,試問誰又要來擠在一起?反之,如果知道上午或下午的某一時段人流較少,則理所當然會分批前來了。而當有了相關的大橋APP,要推廣(及疏導)旅客到不同地方,亦肯定較現時容易得多,平台上也會衍生大量商機,包括有助理順內地旅行團來港的管理問題。凡此種種,市場都會在大數據的協助下,透過無形之手自行調整出最有效率的狀況來;事實上,港府早提出「智慧出行」建議,以提高運輸效率。始終,港珠澳大橋作為一個世界級的硬件建設,軟件配套理所當然要做好技術創新方成,尤其內地旅客對APP的運用早不陌生。其中,與內地相關部門共同合作,做好信息交流以至共用共享之類,固然均為題中應有之義。

  與此同時,當局亦宜循供應入手。增加金巴等班次,肯定是當務之急了。其次,除A線機場巴士外,能否進一步安排E線機場巴士駛經大橋口岸,以至新增巴士路線往來口岸和青馬大橋收費站?長遠來說,施政報告提出的明日大嶼願景計劃,既可為香港增闢土地資源及旅遊消費點,從而疏導旅客和本地客的各種需要,另外計劃所牽涉的其他交通配套,包括新建多條道路和鐵路好使大嶼山跟港九新界更好連接,也是配合港珠澳大橋和促進香港整體發展的上上之策。

  港珠澳大橋開通之初,有人動輒唱淡此為「大白象」,多少導致各界低估大橋實際使用需求,以致出現供不應求及手忙腳亂之窘;今日看到大橋人潮洶湧,反對者又掉轉槍頭,批評大橋造成了求過於供問題……無論如何,此等惡意激化兩地矛盾的操作誠須適可而止,政府亦要做足工夫毋讓對立問題深化下去。港珠澳大橋對港到底利多於弊,而辦法亦總比困難為多;相信人流過多之「弊」,不難透過智慧創新來妥善處理。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