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资料圖
【香港商报网訊】《施政报告》提出填海1700公顷的「明日大屿」计划引起争议。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宋恩榮、團結香港基金王于漸、科技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榮休教授雷鼎鳴等38名經濟學者,聯署支持「明日大嶼」願景,指「明日大屿」是「上佳的社会投资」。
联署表示,自从《施政报告》提出「明日大屿」愿景后,社会议论纷纷,「其中不少是立场先行及情绪化的口号,甚至流於煽动民情的民粹政治操作」,故他们不得不站出来,说明「明日大屿」不但是可负担方案,更是「上佳的社会投资」。
聯署称,通過成本效益分析,估計「明日大嶼」人工島帶來的財政收入,單計賣地已可回本,且能夠減輕三條過海隧道負荷,疏導新界西與市區之間交通,從而釋放新界西農地發展潛力,「社會效益不容忽視」。
考慮交通基建的成本方面,若在新界建設新市鎮,一定要興建新的交通走廊連接市區,但人工島位置適中,距離港島最短距離只有約4公里,從地理位置的表面證據出發,發展人工島交通基建的效益應該更高。
聯署指,明白近年不少工程出現大幅超支及管理不善的情況,工程費用可以攤分二、三十年進行,「每年不過數百億」,「以香港政府的財力,應付計劃可說是綽綽有餘」,即使出現「一定超支」,也有足夠安全空間,保持香港公共財政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