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访团在贵州全球最大射电天文望远镜模型前留影。前左为团长霍启刚。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何加祺報道:「國家發展戰略與香港青年機遇」參訪團昨日到訪北京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觀看了「十八大以來中國科學院創新成果展」,了解國家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成就。團長霍啟剛在參觀後向記者表示,他的感受是「震撼」。
增強青年對國家發展的信心
參訪團於前晚由武漢乘坐高鐵抵達北京,並在昨早展開訪問行程,首先到訪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團員們下午聽取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地區經濟司專家介紹有關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有關情況,其後再到圓明園參觀正覺寺及西洋樓遺址。
中科院自2012年以來,力推科技創新年度巡展,旨在向社會公眾及時傳播最新的前沿科研成果和重大科研進展。展覽廳展示了多項科研成果,包括在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及海洋萬米深淵科考等。
團長霍啟剛在參觀後說,香港青年較少有機會直接了解國家科技事業的發展成就,這次參觀是很好地了解國家戰略、科研保障及社會發展的窗口。他認為,國家支持香港發展創新科技,培養香港青少年對科技的興趣非常重要:「喚起香港的青少年對科技的好奇心,增強他們對國家發展的信心,相信未來香港的發展也會水到渠成。」
張琪騰:科研助力百業創興
香港青年協進會主席張琪騰在參觀後表示,看到國家的科研成果令自己大開眼界,尤其看到國家的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現時已變成「百業創興」。他指今次展覽有「三個面向」,自己對「面對國民經濟主戰場」的部分印象最深刻,因中國要達到「小康國家」需要解決不少難題,但國家已把科技充份應用在生活上,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農業生產等問題。
張琪騰又指,習主席提出支持將香港打造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個人認為目前香港缺乏將研究產品化。香港的確是有不少研發成果,但卻沒有應用出來,覺得政府應要再大力支援科研公司,將他們的成果轉變成產品。他認為,近年政府已開始大力投放資源在創科方面,且香港亦擁有優厚的環境去做,加上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香港科研公司可多與內地的科研公司互相交流,對香港會有更大幫助。
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周文港表示,香港創科發展除了要堅持自己的特色外,也要更加貼近市場,市場既有與西方國家的連繫,也要與中國「一帶一路」的新興國家有連繫,而這些地方在民生需求上,尤其是衣食住行方面,認為在這方面可做更多的科研。
周文港:加強合作芯片研發
他又指,香港在芯片研發方面要再進一步加強與內地合作,因內地融資較容易,且香港擁有優勢,現時西方國家先進的儀器及技術進入香港沒有限制,但到內地則有限制,認為香港要把握好這個優勢,同時好好發揮這個中間作用。
他認為,現在香港有一個好開始,習主席亦回覆了香港24個院士的信函,惟只單靠政府去做科研是不足夠,也需要有商界的支持,因為將成果產業化也非常重要,這方面特區政府與澳門及廣東省可多合作,也是大灣區科技發展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