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港正筹建生科中心 未来落户河套加强湾区合作

2018-06-18
来源:香港商报

  

图片中央位置为落马洲河套区

规划图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馮仁樂報道:香港大學前校長、港科院創院院長徐立之昨早出席本港電台節目時披露,目前正密鑼緊鼓地籌備成立生物醫藥科技中心(簡稱「生科中心」),並建議政府考慮撥款50億元作未來8年經費;亦相信業界會積極參與,日後會落戶落馬洲河套區。他認為,本港投放於資助研究的金額「少得可憐」,希望政府倍增研資局撥款,並能增加跨院校、跨學科的研究。

  徐立之冀港府撥付經費50億

  港科院創院院長徐立之表示,目前正籌備的生物醫藥科技中心及其下游產業,未來將落戶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

  徐立之表示,早前應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邀請,他擔任了生物醫藥科技中心的籌備小組召集人,並已物色好生物醫學方面的專家來撰寫報告,希望能盡快完成。他續介紹,生科中心屬跨院校的獨立研究中心,得到了不同院校及學者支持。現時目標是要在科學園設立一個有實體建築物的研究所,而非只是合作計劃;而從長遠來看,則期望該中心及下游產業可落戶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

  徐立之透露,今年11月會有與醫療和基因相關的國際高峰會議在本港召開,顯示出香港在醫療技術方面表現強勁,獲得國際認可。也正因此,他希望成立一個生物醫藥科技中心,並建議政府撥款50億元作為中心未來8年的經費。他相信,生科中心未來可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並獲國家資助。

  增加本港大學科研溝通合作

  談到檢討研究政策及資助專責小組日前發表的中期諮詢報告,身為小組主席的徐立之指,其中一項重要建議是建立相關機制令各資助單位能夠互相溝通。現時,研究資助單位缺乏協調,各做各事,難以把握香港科研強弱項及該投資的地方。他說,科研的國際趨勢是合作共享,各大學本應增加跨院校、跨學科研究,但因教資會在大學之間進行評比,加上教師薪酬通常以研究水平而定,於是導致香港的大學之間存有競爭而合作較少。

  徐立之表示,研究是教師升職最好的辦法,但大學通常認為教學更重要,因此常將研究置於第二位。現時相關想法已逐漸轉變,大學已開始重視科研,但政府目前資助研究的開支只佔本地生產總值(GDP)0.73%,金額是「少得可憐」。他認為,特首林鄭月娥有心打通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而增加大學之間科研合作的溝通同樣重要。他希望社會能改變想法,了解科研不一定與經濟效益或賺錢掛钩,而是促進經濟轉型的一種方式。

  談及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局主席羅范椒芬任期本月底屆滿,作為董事局成員的徐立之表示,羅范思維敏捷,「有很多創新思維,有衝勁,非常適合當科學家」,但有時說話不太客氣;至於接替出任董事局主席的查毅超,徐立之說與他一直有合作關係,希望未來合作得更好。

  陳茂波:為青年拓更大創業空間

  陳茂波參觀荔枝角一幢活化工廈內由年輕人創業的店舖。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發表網誌表示,政府正加倍努力支援創意產業發展。今年財政預算案宣布向創意智優計劃再注資10億元,加強支援業界發展,特別是在培訓青年人和扶助初創企業方面,同時讓香港設計中心推行多項措施,令各界更認識創意及設計思維的價值。

  加倍努力撐創意產業發展

  陳茂波網誌提到上周到訪傳統舊區,看到它們都添了新氣息。他以深水埗為例,香港設計中心將跟市建局合作,於通州街/桂林街的重建項目中建立「設計及時裝基地」,配合深水埗數十年來蓬勃的服裝、布藝、成衣批發零售獨特氛圍,把當區打造成為設計師、時裝業人士流連聚腳的地方,甚至成為培育香港新一代設計師的搖籃。

  「深水埗在傳承傳統文化、歷史和建築的基礎上,讓越來越多有創意的青年找到自己的天地,社區也得到持續發展的新動力。」陳茂波稱,政府會繼續努力,營造合適的環境和政策配套,讓青年人有更大的創業發展空間。

  他又提到,位於石硤尾的「創意藝術中心」,其前身「石硤尾工廠大廈」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本土家庭式輕工業的集中地。後來,2000年始丟空,2008年獲賽馬會資助,成為今天的創意藝術中心。大廈外貌大致保留下來,但內裏已是140個各類藝術家和團體的工作室及展示場地,為石硤尾舊區增添了一個充滿文藝氣息的休閒好去處。而荔枝角亦有一個由舊工廈活化成的新項目,除提供一般商業樓面外,亦劃出相當面積以優惠租金租予年輕人做創作及創業的空間,同時提供營運和市場推廣支援,幫助不同的創業青年推廣他們的產品和服務,開拓市場。「這種工廈活化模式,既能為青年創業者提供空間,也為場地帶來新生機,是雙贏方案」。

  專家冀港青投身創科研究

  最近公布的中國人工智能學會(CAAI)智庫專家名單中,香港中文大學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教授黃錦輝入選首批61人名單,成為自然語言處理與理解組專家,也是其中唯一一位土生土長的香港學者。黃錦輝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稱,香港在中國人工智能發展領域擔當重要角色,希望能有更多香港青年投身創科研究,提升香港在人工智能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黃錦輝指,香港匯聚了內地及全球的創新資源,加上高度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一方面能將國際人工智能企業引進大灣區,另一方面還可幫助內地創科企業與國際市場接軌。在研究領域,本港有多間世界級大學,孕育出不少國際優秀科研人才。如中大就是全球研究人工智能的頂尖學府之一,其中的工程學院有多個科研團隊積極開發自然語言系統處理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成果超卓。

  目前,黃錦輝團隊共有約20人,分布於香港、深圳和北京,他們希望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實際場景中,同時積極參與科研項目申請及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庫建設。黃錦輝期望與智庫中來自內地及海外的專家交流,將中大的科研成果推向國際,引領本港發展成為亞洲人工智能研發基地。

  談到本港人工智能行業,黃錦輝指,由於本地人才短缺和研發投入不足,本港科創公司鮮有自己的研發中心。現時中大工程學院近九成博士生都非本地生。他希望特區政府提出建立「博士專才庫」,以吸引更多香港年輕人投身創科行業研究。而在科研投入方面,他建議當局建立定期成效指標考核機制,提升資金投入的透明度,使科研資金用得其所。

[责任编辑:李振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