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业内大咖欢聚2018金融街论坛,建言中国经济!会上,多位专家为扩大开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等关键问题建言献策。
精彩观点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
金融业对外开放正有序推进 许多政策已落地
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宣布,中國將大幅放寬包括銀行業在內的市場准入。一個多月以來,人民銀行和各金融監管部門明確了下一步開放的時間表,對許多政策已經落地。其它的政策正在有效、有序的推進。我們的開放包括銀行、證券、保險、金融服務業等等。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遵循金融开放的基本原则,积极推动进一步的金融业的对内和对外的开放。“无论对内资还是外资,无论对什么样的所有制,只要能够改善金融的服务,我们都要鼓励进入,所以我们遵循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开放原则,对各种市场主体一视同仁,都可以依法平等的进入,在同等条件下竞争。”易纲强调。
苦口婆心教育投资者:天上掉馅饼的事不会发生
投资者要树立收益自享、风险自担的理念,要加强风险意识,在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时候,注意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天上掉馅饼的事是不会发生的,如果你看到一个投资机会,他告诉你又保本,又有一个两位数的收益,一定要小心,一定要问一问,它投什么项目才能够有这样的结果。”
清华大学教授 李稻葵
中国经济对金融的依赖到了一个新高度
实体经济经过了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十年的调整,对金融的依赖程度,以及与金融融合的程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实体经济的发展更加依赖于金融和金融界各种各样的介入。
今天办企业,跟十年、二十年前不一样,十年、二十年前大量新企业的创办是靠非正规的金融,亲戚朋友借个钱,或者是其他企业通过留利,没有分配的利润拿过来办一个新的企业。今天大量企业的创办是要靠金融界大规模资金的介入。
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比十年前上了一个台阶
中国这一轮的对外开放,又是对金融的依赖程度,跟金融的融合程度,比任何一个时期都高。过去的开放是引进外资,过去的开放是去搞贸易,那个是别人带钱进来,今天是我们带钱出去搞“一带一路”。
中国杠杆率本质上不算高
中国现在的杠杆率,以GDP作分母,在260左右,个人认为本质上不算高,但是问题在于质量,我们有大量的不良资产,大概占GDP的7%。中国杠杆率比日本低多了,跟美国差不多。但是我们的国民储蓄率是美国的三倍,我们这么高的国民储蓄率,而且我们实体经济在发展,中国实体经济如此依赖金融,所以说杠杆率并不高。
金融监管能力跟不上金融发展的速度
金融的发展我们已经超过了监管的能力,监管本身就是一个行业,现在金融监管的能力跟不上,落后于金融发展的速度。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
中国人才多天才也多 人力资本没有劣势
普遍来说,人力资本包含两部分,一个是后天的学习。林毅夫认为,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到研究生,我们现在在这些教育上跟发达国家的差距其实不大。另外一些先天的能力聪明才智,我们是人口大国,人才多、天才多,所以我们既有在短周期产品研发创新能力的人才多。
坚持五大类型产业创新发展 推动经济质量提高
创新是手段,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在推动创新的时候,可以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现有产业分为五种类型(追赶型产业、领先型产业、转制型产业、弯道超车型产业、战略型产业),而不同类型的产业创新方式有所不同。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
金融科技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金融业
金融科技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金融业,它不止是一个业态,不止是融资工具和融资方法。在李扬看来,金融从来都不是自给自足的,金融的发展是因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经济发展的阶段发生了变化,金融就必须跟上,必须用一种新的样态来服务实体经济。
法国兴业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麦拉克·马库森
欧洲过度依赖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
欧洲对于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依赖过度,所以导致在危机后的复苏要远远慢于美国。这不是资本市场的问题,也不是银行业的问题,是这两者之间共同要面临的问题。
外资机构在中国运作是互补不是竞争
当前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运作可能不是竞争,而是和中国的机构进行相互补充,外资机构愿意进入中国市场,主要是因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如果中国竞争非常激烈,国内企业已经相互较劲非常厉害,那么外资企业可能在这边不太容易取得成功。但是如果说有一些主要的金融机构,比如银行,在中国已经长期存在,他们如果能够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一些外国的资源,相信他们也会做得非常好,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之下,比如说安全,保险,以及创新,帮助中国建立更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但是前提是一定要有好的监管,要有好的平台作为扶助。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伦·斯科尔斯
思考中国经济存在哪些限制性因素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开放金融行业的某一个功能,还是更加广义的开放。美国一说到市场开放的话,往往指的是进行非常广泛的市场开放,让市场主体进行创新。在市场上说到开放,往往说的就是如何进一步走向国际化,来推动中国的发展。但是,这是一个相对于狭义的概念。迈伦·斯科尔斯认为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来思考对于中国经济来说,还存在哪些限制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