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记者李苑立报道: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广东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研究报告(2017-2018)》(下简称该书)于5月26日在广州发布。该书主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陈万灵博士课题组在“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平台建设”章节中认为,当前构建粤港澳大湾面临“制度困境”,突破困境的有效办法是先谋划建设自由贸易园(港)区及其功能平台,发挥三地优势,协调发展、逐步融合。
“制度困境”暂难突破
陈万灵课题组在研究中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目的是为了实现珠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做大做强大湾区经济,更好地发挥珠三角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排头兵作用。大湾区建设的本质是机制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制度的创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湾区。但在“一国两制”前提下,粤港澳大湾区面临“制度困境”,三地均属独立关税区,而任何经济合作都应该在同一关税区名义下展开。粤港澳大湾区暂时还不太可能构建一个相同制度的特殊关税区。
该课题组认为,只有克服“制度困境”,才能降低规则和制度的摩擦成本,提高大湾区资源及要素的配置效率。一个有效办法是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谋划一批“自由贸易园(港)区”及其功能平台,分步实现大湾区经济“极化”和协调发展。该书中还提出,珠三角对外开放基础和条件良好,有条件布局一系列自由贸易港(园区),可谋划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自由贸易港群”战略布局和规划。
南沙可作为重要突破窗口
该课题组认为,南沙自贸区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初步具有建成“自由贸易港”的条件,可以进一步建成具有对外贸易、加工贸易、离岸贸易、中转及航运物流等功能的综合自由贸易港,实现与港澳自由经济规则的接轨。除了有限的几个产业禁止外,其它产业可以全面开放。有了这样的高水平规则体系,南沙才可以率先与香港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
课题组还认为,大湾区内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9个高新技术产业区,可对这些园区进行创新改造,依托香港自由港、南沙自由贸易港“飞地”等开放平台,大湾区才有可能逐步突破“制度困境”。
另有消息人士透露,原本5月底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可能延期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