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非遗传承与创新圆桌峰会在“中丝园”举行

2018-05-14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朱开芝、通讯员黄艳娥报道:“文博会”期间,一场名为“聚焦大湾区,共话新机遇--2018非遗传承与创新圆桌峰会”在中丝园分会场举行。参加此次峰会邀请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刺绣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坚平、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工业大学之江设计学院院长,浙江省民间美术家协会主席、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传统服饰专委会主任裘海索、苏州大学博士、浙江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硕导,丝绸历史与文化研究专家袁宣萍、浙江理工大学丝绸博物馆馆长葛建纲等多位专家、学者,聚焦大湾区,共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从不同的视角探讨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非遗文化进行创新性和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各种途径,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遗产的严格保护和引用。彰显文化自信,促进我国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迈向非遗物质文化遗产国。
 
  中国同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中丝园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桂泉表示:深圳作为极具经济活力的地域,粤港澳大湾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要冲,是对接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的“一带一路”国家的必经之地,文化交流融合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今天这个世界级的都市群已被纳入国家“一带一路”远景规划。作为新时代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龙头,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内涵和文化发展倍受人们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篆刻中华文化的活化石。中丝园在过去十年发展中,更是始终坚持以弘扬丝绸文化为己任,我们既见证了中国传承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蓬勃发展的步伐,也在新的历史契机面前吹响了求新转变的号角。
 
  专家学者“华山论剑”
 
  杨坚平认为: 传统工艺最大的弱点是由工匠人来主持,工匠人首先要有广阔的知识,第二才是深渊的技艺。吴元新表示:传承和创新是永恒的话题。作为从事染织研究的专家,吴元新做的是蓝印花布研究,原来是布的面料,要做创新和传承,现在用在了丝绸上面,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要在传承创新中间得到不断地传播。学者刘吉平作为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的老师,在过去三十多年从事蚕桑教学科研,包括有很多发明专利,这就是创新。但所有的创新都是立足于的前辈、老师打下的基础。
 
  裘海索我是从事染织服装教学工作的,认为在传承的过程中,政府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视,能够发掘、能够看到优秀的曾经的某一个时段里创造出来的文化,展现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贡献。有了这个东西,才能让文化有交融、有发展。
 
  据悉,经过十年发展的“中丝园”,不仅聚集了丝绸博物馆、中华旗袍馆等标志性场馆,更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科普创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以及深圳文博会分会场,成为中国丝绸文化产业的一个地标。
[责任编辑:李振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