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记者王娜、通讯员李飞报道:5月11日,第十四届文博会配套活动点观湖上围艺术村迎来文博会首秀,活动点以“创新与传承-上围古村艺术实践”为主题,带来展览、论坛、艺术市集及艺术工作坊等一系列活动,新近完成改造的“上围当代艺术馆”也迎来开馆展。当天,中国历代熨斗收藏质量最高、数量最多的古青铜器专题博物馆――深圳中国历代熨斗博物馆也举行了揭牌仪式,正式落户上围。
“艺术的桃源 世界的上围”
记者在开幕式现场看到,因艺术而重获新生的上围艺术村花团锦簇、繁花似锦、迎风摇曳、花香醉人。上围古村,艺术的“花海”,美轮美奂的场景不禁让人沉醉。
此次上围艺术村配套活动点共设“造物市集”、“艺述新语”、“读解上围”、“走进艺术村”四大展区,为观众提供多层次的艺术体验。“造物市集”展区位于上围当代艺术馆,这个位于上围村口樟坑径公园旁的两层纯白艺术空间,“变身”自一间空置的厂房,将以艺术市集的方式,展示匠心独运的器物创造者们如何在新的时代里传承手作之美,如传统榫卯木艺、木雕、茶器等,还能买到专属的艺术衍生品。同时,木艺工作坊也将在当代艺术馆中举行。“艺述新语”展区位于当代艺术馆背后,在一间结合了碉楼与排屋建筑风格的百年客家老屋中,是本次展览的核心。以《技忆-中国非遗影像档案》系列民间艺人肖像及纪录片为引子,观众将在这里看到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参展艺术家邬建安著名的装置作品《白日梦森林》,以及汤南南的最新录像作品《沙滩上的盘古》。当代艺术家、荷兰国际动画节评委吴超工作室的动画作品《记忆之尘》、陈燕琳的手工纸编织作品《游梦》也将共同展出,以摄影、录像、装置、动画等当代艺术语言重新诠释传统文化的内在元素。“读解上围”展区位于客家老屋旁,将全面介绍上围村自清朝建村以来的历史及艺术村改造过程,通过上围之变求解村与城和谐共生的答案。其中包括了100多年前由瑞士巴色差会传教士拍摄的上围村历史影像,从村中老屋抢救整理出的珍贵的书信、老照片等,还原上围村子弟的一段段鲜活故事。“走进艺术村”展区则让观众走进上围古村,感受艺术的生长。
据了解,上围艺术村于2016年7月开始引进艺术家进驻,2017年3月成功举办突围涂鸦节、2017年12月举办第七届深港建筑双年展上围实践分展场、2018年4月马格南摄影创作营入驻、2018年5月正式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如今生机勃勃、山水共生的上围艺术村,成为观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对上围古村进行艺术活化改造,通过文化创意解决城中村和谐共生的一个经典样本。接下来,观湖街道将以“艺术桃花源,世界的上围”为目标,进一步将上围艺术村打造成为有机融合本土文化遗产与国际视野的国际化艺术聚落。
中国收藏质量最高、数量最多的熨斗博物馆落户
开幕式当天,除了新近完成改造的“上围当代艺术馆”迎来开馆展外,中国收藏质量最高、数量最多的熨斗博物馆――深圳中国历代熨斗博物馆也正式揭牌,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深圳中国历代熨斗博物馆位于上围艺术村的一座古碉楼,展览面积300余平方米,馆藏中国历代熨斗过千支,并有部分国外近代熨斗收藏。博物馆收藏有大量孤品、精品,并将汉至晚清时期各朝代的古熨斗从造型、制铸和纹饰风格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类,现已成为中国历代熨斗收藏质量最高、数量最多的古青铜器专题博物馆。2017年,被基尼斯机构认证为“现存收藏数量最多”的古熨斗收藏。
此次文博会期间展出的历代熨斗藏品,精选出100多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时期、纹饰风格的熨斗,是中国历代熨斗专题展览中,展品质量最高、各时期藏品最为完整和丰富的一次集中呈现。
城中村综合整治的“上围样本”
“有着约400年历史的上围艺术村是深圳古村活化改造的一个重要的成功样本,本次展览所探讨的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邂逅与交融,正是为了从创新和传承两个层面,思考和呈现艺术实践对现实的改造力量。”
而观湖街道高标准、高品质推进上围老村综合整治的好经验、好做法,近期也得到市相关领导的高度肯定。
据观湖街道主要负责人介绍,观湖街道以习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为要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高标准开展城中村综合整治,探索出了一条城中村改造工作“环境提升、文化传承、全面开放、共建共治”的新路子,为全市城中村综合整治提供“上围”样本。
在对上围老村的整治中,观湖街道坚持绿色发展,将上围村提升改造列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点精品工程,与社区干部沟通、征求原村民和外来艺术家意见,不断完善上围“艺术部落”规划方案,实施雨污分流、公厕改造、垃圾清理、肥田计划等措施,大力提升村内基础设施水平,形成一批城中村样板路、景观带,吸引全国各地不同领域考察团前来参观学习。同时,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以文化产业振兴乡村经济,依托村内历史人文优势,对原有的几座碉楼和50多个客家老村屋进行艺术“再造”,开展上围当代艺术馆、艺术学术讲座、艺术市集等活动,激活村落内现有的历史文化元素,实现了文化留存与延续,将原来凋敝破败的城中村建设成为一个集艺术化改造、环境治理于一体的生态艺术基地,让居民从城中村改造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此外,通过共建共治共享,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立上围艺术+党群驿站,筹备上围艺术村党支部,成立上围艺术协会,制定村规民约,促进外来艺术家、党员和原居民的深度融合,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探索出城中村人口融合共治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