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811

東北緊急擴種大豆 內地首款人工智能晶片發布

2018-05-04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网訊】作為中美貿易戰熱詞的「大豆」,昨天再度引發關注:東北地區多個省市緊急下發文件,要求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其中黑龍江省農業局日前下發的緊急通知稱,黑龍江今年將新增500萬畝大豆面積,并在已安排1150萬畝輪作試點基礎上,再新增200萬畝耕地輪作試點擴種大豆,每畝補貼150元。而長春市農業委員會網站的公告稱,要將擴大大豆種植面積作為目前農業生產的首要政治任務。

  改善供求降低進口依賴度

  中美貿易戰全面升級。在美國宣布計劃對中國1300種商品徵收關稅后11個小時,中國就公布了報復性措施,決定將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汽車、飛機、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徵25%的關稅。

  目前,中國大豆產量僅占世界總產量的5%,自給率12%左右。隨着貿易戰的開打,中國大豆產業有望迎來復蘇,黑龍江、長春等地的文件均要求增加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全力打好打贏大豆種植攻堅戰。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李國祥接受內地媒體采訪時表示,擴種首要目的是解決過去糧食結構性矛盾,過去大豆嚴重產銷不足,通過擴種改善供求關系,緩解庫存壓力。「另一個目的就是降低進口大豆的依賴度,此舉在振興農村經濟方面有長遠意義。」

  擴大大豆種植面積除了能夠緩解內地庫存壓力以外,李國祥認為,還可以預防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內地農產品由於進口量大,單價的波動會導致總價發生較大變化。通過擴種滿足內地需求能夠降低依賴進口所產生的各種風險。」

  晶片理論峰值達世界水平

  中國科學院昨日發布內地首款雲端人工智能晶片,理論峰值速度達每秒128萬億次定點運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中科院傳播局局長周德進說,寒武紀成立短短2年時間以來,迅速將實驗室的科研成果轉化成產品。中科院計算所、寒武紀團隊已經引領了上百家國內外機構共同發展智能晶片,在世界晶片和智能生態鏈上生根發芽。

  寒武紀科技公司首席執行官陳天石介紹,MLU100雲端晶片可支持各類深度學習和經典機器學習算法,充分滿足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經典數據挖掘等領域复雜場景下的雲端智能處理需求。據了解,寒武紀擁有終端和雲端兩條產品線。2016年,寒武紀推出了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寒武紀1A,是全球第一款商用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已經大規模應用於華為手機等智能終端中。雲端晶片主要是用於伺服器、數據中心等雲計算場景中,此次發布的MLU100雲端晶片,可獨立完成各種复雜的雲端智能任務,比此前的終端晶片功能更強、研制難度更大。

  晶片企業排名 華為全球12

  近日,市場研究顧問公司CompassIntelligence發布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在全球前15大人工智能(AI)晶片企業排名表「A_List」中,前三名依序為英偉達(Nvidia)、英特爾(Intel)以及恩智浦(NXP),蘋果排名第8名、三星第11名;華為第12名,成為內地最強晶片廠商。

  研究結果顯示,過去3年,各大公司藉由收購AI及AI新創企業,已經總共在研發、投資AI領域超過600億美元。目前,AI新創公司就有約1700家,業界對於AI晶片組需求正逐漸擴大。

  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達到5411.3億元,同比增長24.8%。自2013年以來,中國每年需要進口超過2000億美元的晶片,2017年更達到歷史新高——2601億美元。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晶片仍然嚴重依賴進口,尤其是高端晶片。

  實際上,內地非常重視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明確提出,到2020年,集成電路產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全行業銷售收入年均超過20%。

  2017年

  ●全國大豆播種面積1.17億畝,比上年增加871萬畝,增長8.1%;

  ●大豆進口9554萬噸,同比增長13.9%,創歷史新高;

  ●前三大進口來源國分別為巴西、美國和阿根廷,進口量分別為5093萬噸、3285萬噸、658萬噸。2018年3月份

  ●進口大豆566.17萬噸,同比下降10.51%;

  ●進口大豆占比,美國309.96萬噸,占55%;巴西233.25萬噸,占41%。

  【链接】美財長率團抵京 展開談判

  美國財長姆努欽昨日抵達北京,與中方展開重大貿易談判。中國官媒稱,必要時會反擊美國的霸凌行為,但在談判桌上達成一致是更好的結果。

  外界認為談判后簽訂突破性協議、令中國經濟政策發生根本性轉變的可能微乎其微,不過若中國同意采取一些短期措施,則可能讓美國推遲作出加徵關稅的決定。

  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領銜舉行的此次會談。中國日報在社論中表示,北京希望談判能產生「可行的解決方案,結束持續的爭端」,如果美國代表團有誠意傾聽和對話,談判將會取得良好進展。

  或是一系列談判的開端

  不過也有專家持樂觀態度,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表示,防止貿易戰直接爆發或是此次談判的最大成果,這一預期若能達成,則可為中美雙方留出更多時間開展進一步談判。「中美之間的共同訴求很明顯,只是在細節方面存在分歧,如貿易政策、產業政策等,」屠新泉說,「但這些細節問題不是在兩天內就能協商解決的,所以此次談判應是先在大方向上達成一致,在此基礎上,今后再就技術問題進行具體磋商。」

  有專家還表示,考慮到中美經濟的體量以及關系的复雜性,解決貿易爭端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此次談判很可能成為后續一系列談判的開端。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