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801

【两会新观察】財政金融監管雙雙趨嚴

2018-03-13
来源:香港商报

  兩會進程過半,財經記者關注的重磅記者會和金融大咖們已經悉數曝光,以3月7日財政部專場記者會拉開序幕,至3月9日央行專場記者會周小川出鏡、郭樹清現身「部長通道」進入高潮,到10日被逼到牆角的證監會主席劉士余與記者商量「一起幹」笑爆全場,政協委員中楊偉民、肖剛、胡曉煉先後亮相發聲,滿足了記者們的採訪欲望。

  今年全國人大新聞中心的部委記者會安排與往年略有不同,往年例牌的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三會主席」專場記者會取消,令外界對可能出台的混業監管框架充滿聯想。不論中國選擇何種監管框架,共同的指向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財政金融領域的嚴監管將成為新常態。

  財政部部長肖捷向公眾明確傳達了中國政府未來三年不會通過大規模舉債的辦法刺激經濟,他承諾未來三年中國政府的直接負債將維持在去年或前年的水平,也就是在37%以下,這個數字與60%國際警戒線的水平相距甚遠。肖捷指出維持積極財政主基調前提下3%的赤字率也不會改變,這讓外界對中國政府為應對人口快速老齡化、製造業轉型升級、大規模減稅降費的壓力而被迫增加舉債的預判,不得不進行修正。

  中央政府從嚴治理地方債亂象

  肖捷同時清晰地傳遞了地方債發行不可無節制的信號,即告訴地方政府大員,今後國家對地方債不再兜底,誰舉債,誰負責,屬地管理,終身問責。作為地方政府,即便做到了「誰家的孩子誰抱走」,但是自己究竟能養幾個、抱走幾個孩子,也要在財政部擬定的大框框內劃定範圍,比如1.35萬億地方專項債的總額度附加的限制。2017年財政部已查處並公開通報了10批違法違規舉債案例,處理了近百名相關負責人。在明確地方債終身問責、編制資產負債表的利劍之下,2018年中國地方債亂象有望被進一步整治清理。

  金控公司實際控制人須出水

  如果說2018年中國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拆彈規則逐漸明確,地方顯性債務風險已通過前三年地方債置換順利涉過深水區,那麼2018年一季度最大的新聞莫過於民營控股公司相繼出現的債務危機,及中國企業的高槓桿如何降下來。

  周小川、潘功勝在記者會上對金融控股公司的風險監管原則闡述得很清晰。周小川強調金融控股公司的股權結構、實際控制人必須透明,金融與非金融、境內與境外多個公司間的關聯交易也應加強管理;潘功勝強調落實行為監管,比如強化整體的資本監管,建立並表的監管機制,防止虛假出資、循環出資等等短期行為,要在金融機構和控股公司之間,和其他的產業之間建立防火牆制度等等。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很多沒有涉足過金融行業的公司老闆,今後指望收一兩個金融牌照、大肆高槓桿玩資本遊戲的想法可以休矣!

  一百多家銀行主動縮表

  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則從另一個角度呼應了嚴監管、強監管的態勢。商業銀行同業資產負債自2010年來首次收縮,同業理財比年初淨減少3.4萬億元,銀行理財少增5萬多億元,通過「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少增約10萬億元,表外業務總規模增速逐月回落。銀行不再大手大腳地「花錢」了,100多家銀行主動「縮表」。

  郭樹清在記者會上將近兩年互聯網金融產品中頻現的「保本高收益」直接定義為金融詐騙,同時警示銀行和公眾:「如果借錢比存錢增長還快,中國儲蓄率高的優勢將喪失。這是非常危險的。」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官方僅強調中國槓桿率的重點是國企槓桿率和地方債的水平;2018年兩會,潘功勝和郭樹清先後對居民家庭舉債購房明確表態擔憂,潘功勝指出「居民房貸增速達到22%,比平均貸款增速多了近10個百分點,央行將密切關注。」

  郭樹清更是旗幟鮮明要求「三降」:「降低企業部門槓桿率、降低政府部門槓桿率和降低居民家庭槓桿率。」

  綜上所述,2018年政府、企業、銀行、個人都要護好錢袋子,現金為王、貨幣從緊的時代正來臨,財政金融領域雙雙嚴監管的態勢已然形成,並成為金融風險防範的重中之重。香港商報記者 齊曉彤

[责任编辑:吴梓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