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新增貸款創歷史紀錄 慎言融資需求旺盛

2018-02-13
来源:香港商报

  人行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月廣義貨幣(M2)供應同比增速8.6%,增速比上月末高0.5個百分點;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為2.9萬億元,大幅超過前值5844億元,創歷史紀錄;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0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6367億元。受訪專家認為,1月和2月通常是銀行大量投放信貸的月份,既有銀行自身業務的需求,也有企業在年初發力投資項目的需求。而從社會融資的增量和存量來看,都表明實體經濟去槓桿已經開始,或者說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下降,這也意味著2018年經濟存在下行壓力。香港商報記者 朱輝豪

  1月信貸數據慣例走高

  數據顯示,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72.08萬億元,同比增長8.6%,增速比上月末高0.5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54.32萬億元,同比增長15%,增速比上月末高3.2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餘額7.46萬億元,同比下降13.8%。當月淨投放現金3991億元。數據還顯示,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9萬億元,同比多增8670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901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106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910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1.78萬億元,而短期貸款增加375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33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347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1862億元。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1月份金融數據體現了人行一方面要保持市場流動性,保持貨幣信貸在合理水平,同時也體現了人行加強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在應對由於強監管和去槓桿給市場帶來的不穩定性方面進行了有效管理。他指出,一般情況下,商業銀行會在年初的幾個月傾向於多投放信貸,這是由商業銀行的業務特點決定的。「商業銀行在1月放貸相應時間比較長,一年的利息收入相應就高,如果到12月份放貸,這筆錢利息收入就非常少。所以通常1月和2月的信貸投放都比較高。企業也一樣,項目的資金需求也在年初開始,相應比較早地推進項目,形成投資。」

  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下降

  據初步統計,2018年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77.6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為121.7萬億元,同比增長13.2%;2018年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0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6367億元。其中,當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2.69萬億元,同比多增3717億元。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2.9萬億的信貸增量創歷史峰值,除年初首月的季節性特徵外,部分原因也來自於去年末考核的影響下,可能部分可投貸款順延至今年初進行投放。

  他表示,從結構上來看,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大大超過住戶部門的貸款,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同比減少6367億元,表外業務同比少增,都反映出脫實向虛以及監管新規落地效應明顯。未來一段時間,這種結構性特徵可能還會延續。

  九州證券鄧海清認為,1月社融數據低於市場預期,且為近3年的1月最低值。信貸超預期主因表外轉表內,以及12月信貸延後到1月。從1月社融結構看,信貸佔比88%,為絕對多數,表明表外「非標」回表是信貸創歷史新高的關鍵因素。此外,2017年12月信貸僅為5800億,遠低於預期的11000億,表明去年12月主要受制於信貸額度不夠,堆積到1月集中釋放,1月的信貸超預期並不代表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旺盛。綜合考慮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連續兩月社融增量不及預期,兩月合計值僅為4.2萬億,遠低於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的5.4萬億,也遠低於2015年12月和2016年1月的5.2萬億,這表明實體經濟去槓桿已經開始,或者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下降。

  今年經濟恐大概率下行

  鄧海清指出,從社融的增量和存量來看,都表明「實體經濟去槓桿」已經開始,或者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下降,這也意味著2018年經濟下行壓力增大。M2增速回升僅是對2017年12月極低值的修正,且為有數據以來第二低值,難言趨勢性回升。

  趙錫軍提到,貨幣的供應跟經濟的變化有關係,從目前的監管要求來看,由於前期擴張的規模太多,現實M2增速相對放慢,人行需要在保持經濟增長和推進通貨膨脹之間找一個平衡點,也是為了盡可能地控制金融風險。至於M0出現負增長,趙錫軍認為,流通中的現金由於各種原因出現了下降,特別是支付手段不斷發生變化,電子支付和移動支付用得越來越多,M0的變化體現的是現金支付的方式被逐漸取代。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