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增土地供應 適當填海最可行

2018-02-05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評論員 周武輝

  為能有效增加土地房屋供應,解決港人安居這個頭號民生問題,政府近年可謂扭盡六壬,可惜效果卻始終不盡人意,根源在於拓地工作難以取得大的突破。目前,社會上對各種類型的開發土地方式,皆有反對聲音,分歧無可避免,惟眼見越來越多基層市民住劏房、捱貴租,居住質素每况愈下,香港實不能、也不應該讓這種情况再持續下去,必須做出抉擇,找出一個主要的覓地方向。而綜觀各種構想,相較之下,適當填海無疑是最可行的方案。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今天啟動填海和前期工程,算是港府重啟大型填海作為增加新土地工具的新開始,希望能以此為契機,推動公眾理性務實討論,凝聚共識,盡快展開填海以大規模拓地的宏圖偉略。

  本港樓價近年居高不下,遠超市民負擔能力,導致市民尤其是年輕人置業困難,公屋輪候大排長龍。根據房委會計劃,至今仍以「3年上樓」為長遠目標,但現時公屋輪候時間達4.6年,差距甚大。運房局局長陳帆坦承,「3年上樓」是「意識形態多過實務指標」,又表示在覓地建屋問題上感到「羞愧」,足以說明土地供應短缺的嚴重性,以及拓地的困難。這種狀况的一個后遺症,是劏房因此大行其道,成為基層市民的無奈之選,至於環境如何糟糕,尺價租金如何超越豪宅,自無須多說。

  雖然政府提出「共用房屋」、「平租劏房」等,通過與社企合作,善用現有資源,想辦法增加房屋供應,并以較便宜的價錢,租給基層人士,希望能夠起到即時紓困作用,其用意是好的,但在現實中也發現一些問題,「好事難以做好」。且不說相關計劃提供的單位較少,杯水車薪,劏房戶也未必願意接受,有社福機構昨披露,根據調查,近七成深水涉劏房住戶表示不會申請共用房屋,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想與人共用洗手間,并認為「相見好同住難」。這相信反映了大部分劏房戶的心聲,說明廉價租屋要實現協助解決基層「居有屋」的功能,也不能放弃考慮居住的品質,必須住得有尊嚴而不是將就着能安身就行的。

  要幫助紓緩包括劏房戶在內的惡劣居住環境,為基層市民帶來曙光,解決問題的方法,說到底還是增加土地供應,這應是香港的最大公約數。過去一年,政府覓得的土地只能夠增建1000個單位,「追落后」的舊帳未還,新的需求還在不斷增加,比如首置上車盤、擴大綠置居、青年宿舍等,土地長期都是供不應求。香港需要多管齊下補充用地的不足,而適當填海造地是最佳的方法,除了有歷史成功經驗,規劃彈性高,成本較低等優勢外,相較大規模發展棕地、開發郊野公園、舊區重建等,填海造地遇到的阻力會較小,進展會更有效率。

  當然,填海必然會給生態環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必須在保育與發展之間取得平衡點,選取生態價值低的地方,施工時做到對環境最小損害,相信能夠最大程度獲得市民的理解和支持。最重要的是,面對香港越來越惡劣的居住狀况,需要作出最符合港人利益的價值取舍,不宜一味陳義過高,最終將是害人害己。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