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綠置居恒常化下周揭曉 傳建議折扣率較居屋多10%

2018-01-27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曾浩榮報道: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去年10月首份《施政報告》提出將「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恒常化,措施有機會短期內迅速落實。有消息指出,房屋委員會下周二正式建議將綠置居恒常化,并最快年底推出恒常化后首批綠置居。

  初步沿用先導計劃轉售限制

  房委會下周二將舉行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會議,市場盛傳會上將討論首個「綠置居」項目─「景泰苑」的檢討結果,并會提出綠置居恒常化建議。消息又稱,房委會其實早已舉辦工作坊以聽取委員對綠置居意見,初步方案是沿用原來先導計劃中較居屋嚴格的轉售限制,而折扣率定於比同年居屋折扣率多10%的水平。

  據資料顯示,「景泰苑」業主購入單位首5年只能轉售給綠表買家,頭兩年可向房委會提出回售申請,以原價轉讓予房委會提名的綠表買家。第6年起則可在無須補價下,透過居屋二手市場出售單位,或者補價后在公開市場出售。至於折扣率方面,「景泰苑」2016年賣樓時是「打6折」,同年居屋則是「打7折」。

  4800伙火炭綠置居或重新評估

  消息又引述委員稱,「景泰苑」位置優越但單位數量較少,其經驗未必能全面复制在其他選址,一次過在同一地點推出大量單位未必可行,因此建議以較穩健步伐推行,減少對公屋申請輪候時間的影響。這意味政府早前宣布推出4800伙火炭「綠置居」項目,有機會需重新評估。

  對於有關消息,公屋聯會總干事招國偉認為,「綠置居」先導計劃項目設於市區,反應熱烈,但火炭是擴展市區,認為較審慎的方法是分期出售單位,既可測試擴展市區綠置居項目的受歡迎程度,亦可縮短銷售期。

  綠置居計劃是「綠表置居計劃」的簡稱,是特區政府的一個住宅施政方案,由前行政長官梁振英於2015年《施政報告》中建議香港房屋委員會選擇合適的正在興建的公屋項目,以先導計劃形式出售給主要為現有公屋租戶及合資格「綠表」人士,單位定價比傳統居屋低廉,回應了長遠房屋策略中有關豐富資助自置居所形式的大方向,以進一步完善房屋階梯。除協助「綠表」人士自置居所外,也藉此透過「一換一」騰出原有公屋單位給正在等候公屋編配的家庭。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去年發表《施政報告》決定將此計劃恒常化。

  未來4年一手私樓供應9.7萬伙

  【香港商報网訊】政府一方面加大資助房屋,另一方面致力於增加私樓供應。運房局昨日公布截至去年底「私人住宅一手市場供應」統計數字。最受關注的未來3至4年間潜在供應量維持在9.7萬伙,其中已落成但仍未售出的單位數目為9000伙,建築中的單位有7.7萬伙,已預售單位數目為1.6萬伙,已批出土地并可隨時動工的項目為2.7萬伙。

  去年一手樓落成量創13年新高

  值得一提是,數據顯示2017全年一手私樓落成量達約17800伙,按年增約22%,為13年新高,單是去年第四季落成量已有4900伙,較去年第三季的4100個增800伙,或19.5%。

  仲量聯行研究部副董事車永筠認為,尽管2017年私人住宅的動工量較2016減少約33%,過去5年(2013至2017)平均每年的動工量仍較2007年至2012年的5年間多51%。假設新單位會逐步推出,供應量可望持續增加,未來5年住宅新供應每年可達2萬個,較2013至2017年的落成量多出47%。

  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林浩文表示,運房局公布未來3至4年間一手私人住宅單位量維持在9.7萬伙,供應量只是微調,對樓市影響不大,預料未來3至4年內供應可達標,但因樓價高企關系,市場上可負擔的房屋供應不多,人均居住面積未能改善。他估計今年住宅約有5%升幅,而豪宅則有8%。

  地政總署設專組處理大宗補地價

  除了在資助房屋及私樓供應下功夫之外,港府亦有加快土地轉換,從而釋放更多土地供應。地政總署署長早前透露,將成立中央統籌小組專責處理大宗補地價個案,加快釋放土地供應。香港測量師學會昨日表示,歡迎地政總署成立專責組,認為此舉有助加快住宅及商業土地供應步伐,并增強市民對政府能適時提供足夠發展土地的信心。

  【商报时评】可考慮從供給側入手緩解樓市問題

  香港商報評論員李哲

  運房局公布最新私宅供應推算,未來三四年的潜力供應量約9.7萬伙,較2016年增加3000伙,當局并預計數月內將有7幅住宅用地轉為熟地,共涉約3900單位。對於政府致力增加住宅供應,社會各界固然樂見其成。另外,在增加供應種類方面,綠置居恒常化亦在推進之中,首個項目景泰苑已完成檢討,既成功令857戶家庭上車,同時也收回約800個公屋單位;房屋署建議,綠置居買家接收新單位后,要在60天內交回公屋舊址,以確保相關單位可適時編配予公屋申請者。

  要紓緩港人住得貴兼住得細的問題,增加供應乃是必然的王道辦法。經過多年努力,過去5年的私宅施工量已較前一個5成大增超過五成,以致未來三四年的年均供應量多達2.4萬至3.2萬伙,比一般建議的2萬伙為多,充分肯定了政府在開拓土地的努力成果。雖然中小型單位以至納米樓的興建有所增加,於未來9.7萬伙潜在供應里,就有近八成是實用面積少於753方尺的,不過,這乃回應市民特別是青年的住屋需要的市場化結果,而對遏抑樓價租金以至提高人均居住面積,無疑也帶來了正面作用。總之,有鑒樓價租金依然居高不下,栖於浻房的人口亦有增無減,增加供應的步伐無疑未能停止,反之更須想方設法開拓住宅用地,而社會各界亦應理性務實地凝聚共識,不宜一味盲目反對房屋發展。

  增加資助房屋的供應,也是紓緩置業及居住需求的一條出路。綠置居的恒常化,就有助「一換一」地「一石二鳥」同時解決置業和居住需求。畢竟,當前樓價已嚴重脫離市民可負擔水平,其以市值折扣出售,折扣率且較居屋多出一成,便可吸引較有能力的公屋住戶藉此上車及改善生活環境;當局的檢討報告指,景泰苑買家的每月按揭還款與入息比例的中位數為33%,數字明顯低於全港整體負擔比率的68%。美中不足的,乃公屋住戶遷出及當局收回翻新的時間較長,平均涉及118日即近4個月時間;局方擬限定60天內交回單位,及研究如何縮短翻新需時,固然有利加快回應公屋輪候冊人士的需要。此外,進一步收緊公屋富戶政策,包括將入息超標5倍和資產超標100倍的富戶定義收緊,亦有利促進公屋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提高綠置居的購買誘因。

  在增加資助出售房屋之餘,增加資助出租房屋亦可回應市民居住需求。這里所指不單出租公屋,還包括增加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光房、青年宿舍的供應數量,以至加快落實未補價居屋放租、協助興建預制組合屋等政策,甚而研究其他新的資助出租房屋措施。

  說到底,由增加整體住宅供應的數量,到針對推出不同資助房屋政策,政府未來工作仍然任重道遠。即使供應成果已見逐漸發酵,惟市民的房屋困難卻仍不斷惡化;可以肯定,如果社會繼續無法在增加供應一事達到共識,則不單政府辦起事來舉步維艱,更重要的是,市民要實現上車上樓夢也必然困難重重。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