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通脹計算应反映非公屋戶困難

2018-01-09
来源:香港商報

  李明生

  香港經濟一片昇平,GDP增長今年料達3.7%,CPI則低約2%以下,就業人士的名義薪金也增長逾3%,扣除通脹計算的實質增長達1%至2%;凡此種種,豈不反映香港人的生活水平有所上升?的確,宏觀來說,情況固然是樂觀的,但各界卻不應該「以全概偏」,微觀而言——甚或不須太過微觀——不少人依然捉襟見肘,尤其生活於今日樓市狂潮下,「低不成公屋、高不成富戶」的市民就最為慘情。

  指數未與樓市並進

  事實上,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即CPI)乃是一個宏觀數字,所以,由此計算出來的實質薪金增長亦為宏觀數字;換言之,這並不反映微觀上各個群體的收支狀況。雖然CPI附設了甲類、乙類、丙類三項指數,即以開支最低50%、其次的30%、和最後的20%來劃分,惟類似微觀分類恐已不夠與時並進;因為,房屋所佔不同住戶的開支比重,正以不同速度——或極快地、或極慢地——與日俱長。

  政府統計處每5年都按市民開支狀況而重訂消費物價指數基期,最新一次乃在2014/15年度。當時,因應市民居住開支增加,住屋所佔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權重增至34.29%,比例不單屬各項開支中最高,高於第二位的食品的27.29%,也遠高於等而下之的雜項服務的15.81%、交通的7.98%、耐用物品的4.65%等,其較5年前調高2.63個百分點、較10年前調高5.12個百分點,亦充分凸顯了「住屋通脹猛於虎」的可怕程度,所蠶食的收入及開支比重無疑大幅增加。

  以甲類、乙類、丙類指數劃分,住屋開支則分別佔了權重的33.77%、35.24%、33.6%,三者差異實不太大,高低最多只涉1.5個百分點左右。可是,如果換作房屋類型分類,住屋開支所佔比例就差天共地了。如圖所示,棲於公營房屋的相關開支低至只佔12%或1608元,反之私人房屋者則為41%或14876元,即使是資助房屋者亦為38%或9806元,而與5年前比,公屋戶的住屋開支佔比只增了1個百分點,至於後兩者則大增約4個百分點。進一步言,居於私人住宅和資助房屋的,除自置者外還包括租客;一般租客的居住成本固然不輕,平均高佔40%,而更值得留意的是,涉及二房東、三房客等——即以劏房戶為主——的相關比重則達44%,遠高於10年前即劏房盛行前。附圖便將上述數據詳列出來。

  實質薪金計算也現偏差

  本來,受惠最低工資生效,基層市民的收入增長已大幅跑贏小康中產,而上述數據又凸顯了公屋戶如何免疫於「住屋通脹猛虎」;也就是說,近幾年來,小康中產堪稱受到雙重打擊,收入增長一方面跑輸了,另方面開支增長中的住屋部分卻不幸跑得更前......試問,當住屋高佔40%的開支,非公屋戶還有多少餘錢可言?其生活質素會是上升抑或下降?

  稍作總結,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住屋權重為34%,另外甲乙丙三者則約33%至35%;對照公屋戶住屋權重的12%和非公屋戶的約40%,現行通脹計算辦法顯然無法好好反映不同住戶所面對的開支壓力。也所以,在計算扣除通脹的實質薪金增長時,很容易就因居住環境不同而出現偏差,而偏差程度更受累樓市狂潮而愈滾愈大。譬如說,年內扣除通脹後的實質薪金增長雖有1%至2%的增幅,但對於一個房戶而言,其居住開支是佔44%而非整體通脹的34%,相關1%至2%的增幅豈不很大程度會被蠶食?實不排除,以房屋分類計算的實質薪金增長,一眾非公屋戶都恐扭升為跌。

  甲類指數恐與基層脫鈎

  本來,甲乙丙類消費物價指數可望發揮微觀分類的作用。特別是,甲類指數所涵蓋開支最小的50%住戶,而公屋則作為最基層的房屋安全網,將兩個概念結合起來,即甲類指數理應主要反映公屋戶的開支狀況。

  然而,甲類指數亦恐與基層生活狀況脫鈎。一來,公屋住戶其實只佔全港住戶約30%,意味涵蓋數量高達50%的甲類指數,多多少少都會包含非公屋住戶在內,是故該指數的住屋開支權重也訂於33%而非公屋戶的12%;二來,公屋理論上僅容許基層市民居住,惟非常可惜,實際上公屋卻存在不少富戶,不知是市民有幸還是政策不幸,乙類指數中便一直含有一成左右的公屋戶;三來,退休人士不僅在收入方面干擾「貧窮線」的高低,他們也在開支方面影響到甲類指數的計算。總的來說,就是甲乙丙指數的劃分,並不足以反映樓市狂潮對不同住戶的影響,甚至反過來產生了混淆效果。例如,看到甲類指數升幅不高,就以為基層市民無大開支壓力;不過,對公屋戶和房戶兩者同為甲類指數的反映對象來說,實際生活狀況則存在着天壤之別了。

  多補充一點,就是單人住戶的住屋開支也異常高,比例達到47%,反之二人、三人則為42%、36%,四人以上更為30%至32%之間,顯示政府似有需要增加一人公屋單位尤其是一人長者戶的供應,以紓緩該群體所面對的沉重居住壓力。

  說到底,不是講甲乙丙指數的分類不好;想要強調的是,當今樓市對不同住戶的影響已不能跟昔日相提並論,故既不能用整體指數來「以全概偏」,也不能用甲乙丙指數來「以全概偏」。宏觀市況雖然向好,卻不代表普羅市民特別是非公屋戶的生活好轉。別忘了,上述數據乃2014/15年度的數據;隨樓市不斷升溫,來到兩年多後的今日,其所衍生的生活困難問題勢必更加嚴峻。

  新一份預算案下月即將發表,究竟應如何紓緩不同市民的生活困難,以及好好理順庫房及整體財富再分配的狀況,包括研究爭取將住屋開支不斷加重的慘況回撥至舊日水平,以把相關佔比控制在三成左右水平,財爺誠宜發揮積極角色。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