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深圳金融办发布三大监管指数 众学者畅议科技金融未来

2017-12-21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齐晓彤、施美、邓建乐报道:昨日,深圳市金融办在2017中国深圳FinTech(金融科技)全球峰会上,发布了深圳市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信息系统以及深圳市创业创新金融服务平台三大平台,并首创用于预警欺诈风险的"海豚指数"、 监测非法P2P网贷的蜂巢(COMB)指数、监测非法违规交易场所的FORCE指数。腾讯高级副总裁丁珂演示的灵鲲系统全息视频,将几百个高风险的融资平台以实时可视的方式呈现在了公众面前,引起参会者的惊叹。

  在深圳市副市长艾学峰等众多嘉宾的见证下,深圳市金融办与腾讯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发金融安全大数据监管平台,通过金融风险的识别和监测预警,保障地方金融业务安全,防控金融风险。

深圳市金融办主任何晓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深圳市金融办主任何晓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大平台发布有助于地方金融监管"心中有数",有助于实现金融欺诈的"打早打小"。他强调,深圳一直力主粤港澳湾区的金融合作,深圳金融办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是开放共享的,存放在云端,在签订相关协议后,可以与全国各地的金融办及港澳相关部门进行系统共享及数据交换。现已有近20家地方金融办表达出积极意向。澳门金管局相关人员在会上也积极表示要共同参与。香港金管局和深圳金融办在今年6月份和11月份共签署了两份金融科技合作备忘录,以切实加强两地金融科技方面的合作。

  众学者预测金融未来图景

  2017中国深圳FinTech(金融科技)全球峰会云集了众多享有盛名的科技金融方面的专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香港金管局高级助理总裁李达志、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谢平、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就中国数字货币、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发表了诸多真知灼见。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再过十年、二十年,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风险将从之前的金融机构资本不足演变为金融行业透明度不足所带来的监管挑战,因为未来证券化的金融资产在整个金融资产的比重可能占据主导地位。

  香港金管局高级助理总裁李达志:金融管理局为第三方机构发放了十三张牌照,对于只有七百万人口的香港来说,数量很多了。金管局鼓励科技机构申请虚拟银行、数字银行,并提供很多辅助,同时设立较高资本门槛,保障客户储蓄本金安全。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谢平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谢平:人类资金供求已进入不断去中介化的过程。互联网世界中,智能化的APP可以自动学习,积累智慧,主动做到期限匹配、数量匹配和风险管理,比较典型的就是阿里巴巴的小贷和腾讯的小贷,他们的不良率都在1%以下。

  任何企业都可以在网上直接发行任何金融工具,没有交易所,也可以实现主动实时的股票发行、分红派息和市值管理。

  未来的保险业不再需要精算师,人寿险、健康险将根据每一个人的遗传基因、行为习惯、风险偏好计算出组合险种。车险不再是保险公司售卖保单,制造商比如特斯拉将车的终身险事先计算出保费、打包算入出厂的车价里。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中国应加强个人隐私立法建设,尤其是个人隐私数据的保护,这个方面的立法和监管将为金融科技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香港交易所今年6月份出台《上市规则咨询意见》里提出了一个设想,对于初创型的新经纪公司可以利用区块链的技术,建立股权的登记转让系统,这样股权的登记和转让整个过程是去中介化的、是不可更改的、可追溯的,始终保持透明清晰的股权变动。

腾讯高级副总裁丁珂

  腾讯高级副总裁丁珂:监管方正面临窘境,运用传统手法只能获得局部数据,之前做银行,从支付场景到资金使用场景再到整个闭环,数据相对完整。现在割裂了,传统的数据割裂了。

原银监会主席刘明康

  原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传统银行的内部基因、绩效考核、场景构建都需要向互联网靠拢。很多银行纷纷与BAT签订合作协议,但是场景、大数据都在BAT的手里,如果银行不会用BAT的数据,那么最后银行将只是资金和牌照的提供者,未来将丧失与科技公司谈判的能力。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央行的数字货币,从长远的价值支撑来看是信用货币,从实现方式来看是加密货币。从操作要求上来看是算法货币,从将来应用的前景来看是智能货币。

  腾讯安全专家呼吁监管授权:尽早封杀诈骗者

  腾讯高级副总裁丁珂作为腾讯资深安全专家,长期专注以互联网解决社会痛点,致力建设安全漏洞雷达,在线金融安全,此次论坛他为参会者奉献一场丰盛的视觉大餐:基于全球最大黑产知识图谱的AI金融安全大数据监管平台即灵鲲系统。

  丁珂演讲中提到:"AI和人工智能可以识别出一些奇点类的现象,现有法规碰到新型犯罪有时完全没有办法,互联网金融诞生第一天起就有善恶,我们尝试用高科技扬善惩恶。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规模目前已经达到千亿美金的级别,2017年腾讯处理最多的三类案件:非法吸储、恶意传销,地下钱庄。腾讯非常愿意通过高科技助力政府加强互联网监管,实现对互联网欺诈打早打小。防止养虎为患,防止黑产像肿瘤般越长越大。"

  "腾讯长期积累的核心能力,能够建立社工类的模型,它天然是预测性的模型,其开创性意义在于可以在非存量数据情况下,我只需要拿到局部的数据,通过算法补全其他的数据,而且达到比存量数据做起来更高效率、更精准的打击效率、预防的效果。对监管的锁定对象实时监控、实时展示交易链接、数据链接,能够做到风险监测数据化、可视化。

  通过算法识别和预判,2017年2月份,我们就发现了一个包装成慈善的诈骗融资平台,因为形态的识别和司法跟不上,五个月后,这个平台已经发展了500万用户,涉案金额1700多亿,公安部通报,打击掉以后,很多人跑到北京去闹事。"

  负责腾讯安全云部门的副总裁李旭阳参加后续的圆桌讨论时,呼吁金融监管部门包括司法部门给予腾讯公司定性授权,尽早封杀诈骗者,减少后续产生的更大损失和社会动荡:"我们也有一些痛点,比如说像善心汇或是类似善心汇这样的用户,我们全网的大数据非常全,我们早就发现这样的平台,通过常识的理解一定是庞氏骗局,从监管单位、司法部门案例来看,我们学习了以后这些一定是有风险的平台,一定是坏的平台。但是我们没有监管的职责,我们也没有监管的权力,我们看到这个东西在网上流转,我们不知道能做什么,这也是我们很心痛的。希望监管单位能和一线的互联网公司比较好的联动起来,我们提供线索、提供一些信息给到监管单位,监管单位能及时对这些平台进行一些定性,这样我们可以在平台上不让它传播,如果我们的体系内对信息流封杀,它的影响力可以瞬间下降到90%以下,这是我们能做什么事,也希望我们的专家,也希望监管单位多思考这件事情。"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