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岁末算账时刻。截至12月12日,沪深两市(剔除2017年上市的股票)市值为57.86万亿元,相较2016年年末增加了3.15万亿元,这平均到1.326亿户A股投资者身上,人均盈利2.38万元。
但是多数散户投资者并没有赚到这些钱,表示“被平均了”。一位长期跟踪题材股短炒的老股民表示,难以适应今年的市场风格,目前尚处于亏损状态。相较而言,钟情于价值投资的机构投资者在今年则收益颇丰,“今年机构方面的投资收益预计在10%~20%区间。”一位私募人士透露。
较大落差背后,今年A股市场分化行情成为一大因素。代表大市值、流动性好的沪深300指数(4050.093, 34.08, 0.85%)(4050.0927, 34.08, 0.85%)和上证50指数(2872.9400, 22.74,0.80%)均涨势强劲,而代表小市值股的中证1000指数(7139.7185, 44.12, 0.62%)、创业板指等成为重灾区。相应的,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成份股赚得盆满钵满,市值相较去年年末的增量超过沪深两市的增量,而中证1000指数、创业板指的成份股市值则较去年年末均有所减少。
即将到来的2018年又将会是怎样一幅图景?
今年A股行情分化明显
2017年A股投资临近尾声,今年各指数、板块或者个股的“成绩单”也有了大致轮廓,落差背后分化行情成为一大因素。
截至12月12日,沪深两市股票总市值约为60.61万亿元,较2016年年末的54.71万元增加了5.9万亿元,剔除2017年上市的股票后市值为57.86万亿元,相较2016年年末增加了3.15万亿元。
从各大指数成份股的市值情况来看,剔除2017年上市的股票后,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市值33.41万亿元,相较去年年末的市值27.67万亿元增加了5.74万亿元 ; 中证100成份股市值为24.09万亿元,则相较去年年末市值19.14万亿元增加了4.95万亿元;上证50成份股市值为17.13万亿元,较去年年末市值13.94万亿元增加3.19万亿元。
以此看上述指数成份股的市值增量相较沪深两市的增量还要多,今年赚的盆满钵满也大多是这些指数中的成份股。其中,沪深300指数和上证50指数均是由A股中规模大、流动性好最具代表性的相应数量股票组成;中证100指数(4098.143, 38.82, 0.96%)(4098.1432, 38.82,0.96%)是从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中挑选规模最大的10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以综合反映沪深证券市场中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大市值公司的整体状况。
这与今年主导的大蓝筹行情不无关系。今年以来至12月12日,沪深指数行情中,中证100指数表现最佳,累计涨幅为29.51%,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也表现较佳,分别累计上涨24.63%、21.33%,大幅跑赢涨幅为5.71%的上证综指。
具体从个股的情况来看,今年以来市值相较去年年末增加超千亿元的个股共有15只,合计增加市值3.4万亿元,超过沪深两市市值增量。其中,中国平安(72.120, 0.91, 1.28%)市值增加的最多,为6254.35亿元,其次则为工商银行(5.900, 0.06, 1.03%)和贵州茅台(668.210, 16.89,2.59%),市值分别较去年年末增加4657.87亿元、3984.28亿元。
这15只个股大多数为大蓝筹股,今年以来至12月12日,平均涨幅高达63.38%,除中油资本(13.960, 0.04, 0.29%)为跌势外,其余14只个股今年以来的涨幅均在20%以上,9只个股涨幅超过50%。
但是,分化行情之下,小市值股以及创业板股在今年的情况则有点槽。截至12月12日,综合反映沪深证券市场内小市值公司整体状况的中证1000成份股的市值为8.2万亿元,相较去年年末的9.21万亿元减少1.01万亿元;创业300指数成份股市值3.37万亿元较去年年末的3.80万亿元减少0.43万亿元;创业板指成份股市值2.08万亿元也较去年年末的2.13万亿元减少。
截至12月12日收盘,中证1000指数以16.43%的跌幅领跌,创业板相关指数也是重灾区,其中创业300指数累计下跌12.87%,创业板指跌幅为8.33%。
剔除2017年上市的股票,截至12月12日的市值相较去年年末减少的个股数量有2249只,其中,58只个股市值减少超过100亿元,第一创业(9.660, 0.41, 4.43%)和城投控股(8.960,0.03, 0.34%)减少的最多,均在400亿元以上。
从个股涨跌幅情况看,截至12月12日,有近七成的股票处于跌势,仅三成的股票上涨,其中,137只股票遭遇腰斩。此外,今年1元股和2元股共有27只股票,相较去年年末时的16只股票增加了3成。
多数散户表示“被平均”
在今年的分化行情中,机构收益颇丰,散户则叫苦不迭。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下称“中登公司”)数据显示,截至12月8日,已开立A股账户的投资者共计1.326亿户。结合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市值相较2016年年末增加3.15万亿元,简单据此计算,今年以来,A股投资者人均盈利2.38万元。
但是多数散户投资者表示今年并未赚到钱,“被平均了”。以往结合技术面进行题材跟踪、炒股风格“短平快”的老郑(化名)无奈表示,“今年操作不好,亏了10%。”
“风格改了,我们很难适应。”老郑的资金体量在2000万元左右,在朋友圈有“常胜将军”之称,即便在2015年股市大幅波动之时也能提前脱身,但是面对今年的行情,老郑有些不知所措。
老郑表示,他准备转变风给,研究一些有业绩保障的新蓝筹股,操作节奏也由短炒向中线持有转变,现在持有一只个股的时间在两三个月左右。
相较散户投资者而言,机构投资者则在今年收益不错。一位华南地区的私募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机构方面的投资收益预计在10%~20%区间,因为今年市场风格更偏向价值股投资,重视个股基本面以及盈利质量,机构有研究的优势。
上述私募人士表示,他所在的机构今年关注消费品、周期性行业比较多,明年则会更多关注处于中游行业的二线蓝筹股,“一方面大蓝筹股估值上行,明年更大程度的增长比较困难;另一方面,今年中游行业整体表现不是特别很好,明年可能有较大空间”。
在市场投资风格发生变化的同时,A股市场投资者的结构也在逐步发生变化。“结构上散户占比下降、机构占比上升,在机构投资者中,绝对收益类资金占比上升。” 海通证券(14.020, -0.08, -0.57%)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在近期报告中指出,展望2018年,机构占比有望继续提高,预计国内机构投资者入市资金约5080亿,外资带来约3000亿增量资金,抵扣资金流出部分,预计净流入3300亿,明显大于2017年的223亿,市场步入温和的增量市。
对于2018年的A股投资机会,“总体来讲,2018年是一个’机’大于’危’的年份。节奏上,指数先’抑’后’扬’。”国金证券(10.300, -0.01, -0.10%)策略分析李立峰团队认为,在2018年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前,需提防3点风险,第一,宏观方面,PPI开始向下,通胀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处于全年高点,相应的流动性仍处紧平衡;第二,2017年机构获利不菲,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整体收益率分别高达20%、18%左右;且当前“公募、私募”仓位过高,处于历史的高位;第三,国内入市资金杠杆率过快增长,政策监管几无放松可能。
“相对来讲,我们更为看好2018年下半年,A股将迎来更为确定性的投资窗口期。经济下行压力使得政策边际上有所转向,制约上述风险偏好的因素将得到缓解,改革浪潮提振市场信心。”李立峰团队认为。
荀玉根则认为,展望2018年,市场有望从春末走向夏初,即慢牛初期,“上证综指2638点以来风格整体上体现为价值占优,随着成长龙头估值盈利趋于合理,市场未来有望演变为价值龙头携手成长龙头,价值龙头中金融性价比更优、消费白马有配置意义,成长龙头如先进制造、新兴消费。”黄思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