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1

經濟只能增2%?林鄭不甘心 港今年GDP料增3.7%

2017-12-09
来源:香港商报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表示,香港今年經濟表現強勁,全年經濟增長最新預測為3.7%。政府新聞處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葉子睿報道: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表示,今年本港經濟增長強勁,包括出口、零售業銷售額、訪港旅客均止跌回升,全年經濟增長最新預測為3.7%,香港經濟能夠再創高峰。今年以來海外及內地公司在港設立總部或辦事處數字創新高,林鄭形容現象可喜,這些企業將為港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和資金。

  「香港經濟峰會2018」昨日於中環四季酒店舉行,今年以「審視環球局勢,重整經貿秩序」為主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等應邀出席。

  首三季實質GDP為3.9%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峰會的午餐會上演講時指出,今年本港經濟表現可謂強勁,今年首三季實質本地生產總值錄得3.9%升幅,預計全年增長不低於3.7%。她續指,3.9%的增幅數字對她別具意義,因去年首三季增長只有2%,而香港在背靠祖國的情况下,過去只能像成熟西方經濟體般有2%至2.5%增長,她對此表示不甘心,并指香港經濟能夠再創高峰。

  本港首三季其他經濟數字方面,今年通脹輕微上升1.4%,林鄭形容升幅溫和。出口則由去年的負增長0.5%改善至今年的8.5%升幅,她形容出口數字非常強勁,反映整體外圍經濟向好,而錄得增幅的出口地點包括歐洲及亞洲。零售銷售額錄得5.6%強勁增長,她指出,其中一個增長因素是市民「Feel Good」(感覺良好),市民受到近來資產市場增值影響,恒生指數由年初至今已上升約三成,樓價也不斷飆升,樂意消費是十分合理的現象。訪港旅客也有2.2%增長。

  外企來港設總部創新高

  根據政府數據顯示,2017年海外及內地公司在港設立總部或辦事處數字創新高,共有8225間公司。林太強調,有關數字非常有指標性,今年除了整體數字創新高外,共有1413間公司在港設立地區總部,按年升幅2.5%。她形容現象可喜,因在港設立地區總部可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及資金等。

  此外,林太認為亞洲將來可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而香港要掌握這些機遇需具備良好底子,香港所擁有的「一國兩制」,可以推動本港在「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并在人民幣國際化等重大發展策略中,發輝優勢及作用。

  多措鼓勵私企投入研發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

  在同一活動中,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致辭稱,港府正大力推動創新及科技發展的工作,在互聯網經濟推動下,利用創新及科技驅動發展和提升競爭力,已成為全球大趨勢。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企業,創科企業占7席,因此創科已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勢力。他笑言,「Hi-Tech可以撈澫,不是揩澫」。

  楊偉雄重申,在科研投資方面政府訂目標,在2022年本屆政府任期結束前,把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由0.73%升至1.5%,即每年約450億元。而在促進公營研發開支方面,政府已為大學研究資金預留最少100億元,并會繼續透過各種基金支持研發。

  在鼓勵私營企業投入研發方面,楊偉雄指政府回應業界多年訴求,前所未有地推出高達300%的超級稅務優惠,即企業的首200萬元合乎資格的研發開支,可獲300%扣稅,餘額則獲得200%扣稅,而且扣稅額不設上限,即研發開支越大,可享扣減越多。此舉為刺激企業加大研發投資,力求將公私營機構總研發開支,從現時公營主導,扭轉至私營企業主導的可持續局面。

  資產上升風險不可低估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

  另外,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致辭時表示,香港經濟今年表現理想,但是環球政經格局仍然存在不少不明朗的因素,幸好香港具有居於世界前列的競爭力,擁有「一國」和「兩制」的雙重優勢;除了受惠於內地的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更有獨立完善的金融基建、法律體系和監管制度,是粵港澳大灣區以至全世界最外向的國際城市之一。他相信,香港絕對有能力和條件抓緊內地,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所帶來的龐大機遇,再創經濟高峰。

  劉怡翔又強調,不得不提香港資產價格持續向上的潜在風險,在未來3至4年的一手私樓潜在供應量為9.7萬伙,再加上息口有上調壓力,資產價格在中長線不可能單向地只有上升而不會調整,可能影響香港金融體系的穩定,因此危機不可或不應被低估,以免犯了輕率的錯誤。

  【特稿】

  聯通內外助港再創高峰

  今年以來本港經濟表現突出,各方面經濟數據表現良好,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更期望香港經濟將再創高峰。那香港未來應把握什s機遇實現自身發展?其中之一便是背靠祖國,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因香港具有「一國兩制」獨特優勢,能夠協助內地開辟廣闊市場,亦能聯通世界拓展商機。

  除了「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是機遇無限。大灣區包括9個城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總人口超過6600萬,合共本地生產總值目前超過1.3萬億美元,區內人流、物流、信息流互通共用,齊發外溢效應。但面對灣區內其他城市的競爭與挑戰,香港首先要加強對外對內的聯繫,包括盡快完成機場的「三跑」系統,完工后可將客運量由每年7000萬人次提升至1億人次旅客,也把貨運量由每年450萬噸提升至900萬噸。

  交通方面,香港未來18個月內將有3項大型跨境基建完工,包括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及第七個陸路口岸(蓮塘/香園圍口岸)。這些交通配套能夠為香港在大灣區內打造「一小時生活圈」,大大降低香港來往各城市的時間,更加方便了經商人士來港發展,同樣也將增加旅客來港購物的頻率。

  香港是國際化大都市,面對鄰近地區在創科方面的不斷挑戰,也需要急起直追。創新及科技局近年幾經波折終於成立,為本港創科發展打下了強心針,積極增加研發資源及人才,例如加強研發開支的額外稅務減免,也要為創意產業提供更多財務支援,以及在教育方面加強「STEM」等課程,以培育更多本地創科人才。

  此外,香港營商環境方面也需要改善,美國兩會已分別通過稅改方案,本港也有需要檢視整體利得稅對外資企業的吸引力。香港商報記者葉子睿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