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在職貧窮」愈見普遍

2017-11-25
来源:香港商報

  根據扶貧委員會的最新數字,香港2016年的貧窮人口達135.2萬人,創8年新高,貧窮率近20%,也即是說,約有五分之一的人口處於貧窮之中。

  據政府統計,在政府推出的各項扶貧措施中,以公屋扶貧效果最好,綜援次之。

  人口逐漸老齡化、越來越多人退出勞動隊伍是導致貧窮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收入長期低增長、無法追上快速增長的支出也是重要的構成因素。

  雖然本港就業水平較高,失業率維持低位徘徊,但基層和社會整體工資增長水平卻自2011年后一直逐步下滑,指望基層靠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狀况、擺脫貧窮,從趨勢上看,希望不大。

  實際上全球自金融海嘯后,發達經濟體普遍不僅面臨着窮人越來越多的問題,而且社會中擔當中堅的中產階級也出現了持續萎縮,對很多中產來說,現在已不是有沒有機會上流的問題,而是如何能盡量保持現有的經濟地位,不致下滑到窮人的地步了。

  由於金融海嘯后西方發達經濟體為了刺激經濟、穩定金融大量印鈔,直接帶動了資產市場,主要是樓市和股市的持續上升,資產價格特別是樓市的上升,使得基層百姓居住的支出快速增長。以香港為例,從2008年到現在,香港的樓價和租金大約上升了一到兩倍,普通基層市民工資收入大約一半或以上要用於房租,支出快速增加,但收入卻增長有限,社會出現了越來越多所謂的「在職貧窮」情况。

  各國難改善貧富懸殊問題

  雖然歐美創新科技等方面的發展遠超香港,也在局部(例如美國矽谷等地)創造出了很多高收入的優質工作,但整體出現了類似香港的情况,就是基層貧窮狀况逐步惡化。據調查顯示,美國三分之二的家庭拿不出急用的1000美元,而近幾十年美國工人的實際工資增長幾乎停滯。

  從宏觀角度看,金融海嘯后貨幣寬松帶動的資產市場的復蘇主要惠及了擁有資產者,也就是相對富裕人群,而廣大基層普遍的消費能力下降也帶來了社會總需求不足的問題,導致經濟增長緩慢和通脹低迷的現狀。

  金融海嘯以來,各國央行大量印鈔,刺激經濟效果卻差強人意,根本原因就是跌入了上面所述的社會總需求不足陷阱,仍以香港為例,要想改善香港的貧窮狀况,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大量建設和提供公屋,但限於各種條件,這個辦法卻是知易行難、想得到卻很難做得到。

  恒指維持震蕩上行

  在我們看來,香港貧窮人口居高不下、不斷增加的現實折射出了發達經濟體的類似困境,即基層缺乏消費能力已成為不容易解決的經濟結構性問題,拖累了長期經濟增長,而金融海嘯后各國普遍面對的債務過高問題又使得通過借債增加消費的老辦法不再有效,反有較大的可能將面對經濟的長期低速化,低速增長的經濟無法承受過高的利益,迫使貨幣政策保持長期寬松,很難收得過緊,這就是央行所面對的兩難困境,也是我們長期看淡美聯儲進取加息政策的主要邏輯。

  回到香港的貧窮問題,香港如果要在改善貧窮方面取得較大成效,離不開協助貧困家庭減低開支和增加收入兩條路,減低開支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向貧窮家庭足量提供公屋,增加收入其實就是要社會提供一些新的高增值(例如創新科技)工作機會,但這兩條路純粹依賴本港都不容易走通,覓地建屋在香港困難重重,發展創新科技也缺乏環境和人才,最終的解決辦法可能還要從與大陸經濟融合的方向去尋找。

  上周港股大致圍繞29000點上下震蕩,成交量維持日均超過1000億元,較大的成交顯示港股29000點以上有一定沽壓,后市估計維持震蕩上行的機會較大。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 楊玉川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