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改善政策環境 增強吸才效應

2017-11-22
来源:香港商報

  比拼經濟,最終就是比拼人才,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昨公布世界人才報告,香港蟬聯亞洲第一,力壓新加坡排名全球十二;但比較去年,香港卻下跌兩位,主因是物價上升及工資下降,情况值得關注。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除了是個資金聚寶盆,更應是人才招賢台。事實上,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成熟,稅率低且制度簡單,加上擁有「一國兩制」優勢,乃搭上內地經濟快車的橋頭堡,是故匯聚了各地人才。回歸以來,派駐香港的外派人員持續增加,較廿年前幾乎翻倍,足以反映香港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正如IMD報告所指,本港人才在國際經驗、高層能力、管理水平之類均名列前茅。

  然而,在生活成本方面,香港卻排行尾三。不必諱言,本港樓價長期居高不下,跟薪金加幅嚴重脫節,難免會窒礙人才來港留港,特別是針對非本地置業需求的「買家印花稅」,更是寓禁於徵地推高了海外人才的住屋成本;即使轉買為租,情况亦未有太大分別。若然香港增加住宅供應步伐繼續裹足不前,問題肯定只會日益惡化。此外,報告還指出,香港在人才投資與發展方面亦有不少進步空間,例如教育開支占GDP比重及師生比例便僅處世界中游位置。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非常重視教育議題,上任不久便推出了教育新資源撥款,進一步增加對教育的投放,便有利於香港的人才培育工作。

  要聚才,一方面,本港須從本地入手加強培育人才;另一方面,亦須改善政策環境,創造條件吸引甚至搶奪人才來港留港。現時,世界各地均爭相搶奪人才,香港實不可落於人后。可惜的是,2006年實施的「優才計劃」,效果卻差強人意,每年獲批人數只涉300人左右;「輸入內地人才計劃」雖然較受歡迎,去年便吸引了逾1.2萬人才來港,惟真正留港七年并取得居留權者,過去幾年年均數字卻不足千人;相對來說,唯有來港升學深造的內地學生比較傾向留在本港工作,通過非本地生就業安排入境的人數甚至超過上述兩個計劃——但問題是,單單畢業生樂意留港是不足夠的,香港在爭取吸引及挽留高端人才方面,還是須要加大力度。

  香港要發展知識型經濟,尤其要推動創科發展,沒有人才是絕對不成的。正如騰訊主席馬化騰直言,官員若果無法引進人才就要問責!他并提出,香港有三張牌可以打,分別是「引進來」、「長出來」和「合起來」。的確,除了上文提到的引進來和長出來,與內地加強人脈往來及基建聯繫,包括透過廣深港高鐵和港珠澳大橋等擴大「一小時生活圈」,也是將人才匯流到港的一大法門。

  須指出的是,香港要開放大門歡迎人才,加強人才的磁石效應,必須改變心態,不能排斥非本地人才。始終,經濟發展絕不是零和游戲,人才到來不必然會搶去本地人飯碗,而是能創造飯碗,惠及香港經濟。試問,誰又抗拒Bill Gates、Steve Jobs、以及馬雲、馬化騰等人才來港發展?保護主義即使真箇保住飯碗,但要創造更多及更好的飯碗,終究王道還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擁抱人才。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