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東盟協定為港帶來機遇

2017-11-15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凌昆

  香港與東盟日前簽署了自由貿易與相關投資協定,乃本港對外開放的重大突破,若能善加把握由此帶來的新機遇,將可讓香港優勢能更充分發揮,令其國際中心地位及內地開放中介角色更為鞏固。

  維持國際化優勢

  協定涵蓋面廣,包括貨物及服務貿易,投資和技術合作等領域。協定的重要性首先來自東盟經濟規模大活力高,令增長迅速:人口逾6億GDP達2.4萬億美元,10年來年均增約5%。其次是東盟對本港外向經濟影響較高,已成為本港次大貨貿夥伴和第四大服貿夥伴。

  協定的具體內容給本港向東盟出口及投資帶來了更大拉引力,10年間對港產品關稅將在更大範圍內減至零,投資限制也有所放寬。由於本港制造業已式微,降低關稅并非最大的收益來源,反而投資開放可吸引更多港商前往設點經營,有利本港具有優勢的金融、商貿、工商支援及專業諮詢等各種高增值高端服務出口。

  協定經3年洽談終於有成,其意義重大。這以實例批駁了過往曾流傳的一種錯誤思想:認為本港作為自由港由自貿協定帶來的獲益有限。顯然,與東盟協定證明了香港還有爭取經貿夥伴擴大開放的很大空間。據報,協定中有些條文比東盟對世貿承諾更寬松,實際上也必須如此,因本港已自動享受世貿待遇,若無進一步優待便無必要洽談。這個突破還將開創香港對外交往的新天地及新階段,其他自貿洽談料陸續有來,如已於5月與澳洲展開磋商,有望為與發達國達成協定開先河。從長遠看,另一個潜力是優化舊協定。與東盟協定在10年間完成后可再洽談升級版,如現時執行的中國與東盟自貿協定已是2.0升級版。顯然,東盟仍有很大的擴大對港開放空間,可由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途徑來實現。

  前特首董建華曾提出香港的發展要「背靠祖國,面向世界」,而達成自貿協定正是香港在強化面向世界的重要行動。過去港府曾因專注與內地洽談CEPA,而相對忽略拓展海外連接,與東盟協定的簽署正好糾正了這種偏離,實現了內地與海外兼顧并行的較理想格局。香港發展必須着力維持其國際化優勢,在與內地融合中必須防止走上內地化和去國際化的歧路。融合中保特色乃本港作為內地開放門戶及中介的必要基礎,國家絕不想香港變成另一個內地城市,從而失去其拉動內地開放及發展的獨特功能。

  凸顯「一國兩制」的好處

  香港東盟自貿協定還有一個更深層的意義,就是凸顯了「一國兩制」的好處,特別是在對外交往上的優點。香港與外地商談自貿協定建基於其「獨立關稅區」身份,是「兩制紅利」的一種體現。同時香港作為中國一部分,而國家又承諾本港可享有國家與外地商定的自貿安排優待,令本港在對外交流上可體現「一國」紅利。這便令香港可通過國家借船出海,又可自主造船出海而實行雙軌并進,走上兩種紅利并用的左右逢源路徑。

  從當前國家及本港發展面對的外圍形勢看,與海外地區達致自貿協定的重要性及效益更大。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正進入習近平所指的新時代,開放也要隨之進入更高層次時期來為建立新型開放經濟打基礎,香港強化了的國際聯繫和深厚的國際經驗,自可更大派用場。

  具體來說,有幾方面尤須注意發揮本港與外地自貿協定的積極作用:一、助力本港更多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是協助中企走出去和把外企引進來。二、在內地的區域協作中讓香港作出更大貢獻和扮演更多角色。特別是要探討習近平十九大講話中有關香港部分提到的大灣區、粵港澳合作和泛珠協作等,讓本港承擔更多示範及引領功能。三、協調CEPA與本港對外自貿協定的落實,在強化內外對接中擴展本港的內地開放中介功能。四、協調本港與內地的對外自貿協定。對香港來說這可形成互補互動效應,對內地來說,香港的自由港地位令其自貿協定可成為內地洽談時的示範及參考。

  總之,本港上下均應為上述各項作出努力,并為把握機遇搶占先機。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