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學會營運總監 白仲祺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上周在會議中向立法會議員謝偉俊表示,積金局正研究容許強積金戶主退休前提取部分強積金用作首次買入住宅樓宇使用。獅子山學會對此表示歡迎。事實上本會在2012年已曾在一個強積金問卷調查發布會當中提出開放強積金制度,讓打工仔能提取資金置業。
有人批評本港強積金戶口平均結餘只得約18萬元,質疑金額未必對付首期有很大幫助。這對今天的樓價,可能是事實。但以2012年的樓價水平,一個家庭如果強積金戶口有數十萬,的確有可能以九成按揭購入一些當時還是三四百萬的單位。時至今日,同樣尺寸的單位,售價可能已經高達五六百萬,現在討論開放強積金制度,2018年才提交研究報告,雖說較遲,但總算亡羊補牢。
大家都明白,樓價上升是因世界各國中央銀行長年不斷印鈔,令現金購買力不斷下降,強積金強制市民將辛苦賺回來的錢扣起,一邊說強積金戶口的錢是我們的,但卻不准我們自由使用,令很多人錯失過去數年的樓價升幅,這責任應由誰負?
積金局今次欲將強積金戶口釋放,讓市民作首置之用,只能在樓價不斷創新高時入市。萬一樓價下跌,政府會否冒上鼓勵市民接火棒的風險?而且只准首置買家動用資金,幫不了現在已經買入、并每月要供樓的市民,不符合長遠退休安排,應首先將債務減低的重要一步。
其實強積金制度最大的壞處,就是將市民的資金鎖起數十年,失去運用資金的自由。其他壞處,例如強積金收費高、回報低等等,都是源於市民被迫將錢扣起。市民其中一個訴求就是置業。雖然美聯儲不斷警告加息,但是比起利息支出,首期依然是很多人上樓最大的障礙。
說到底,鼓勵置業不是政府的責任,但強積金卻將我們的錢鎖起,令想置業的人失去自由。將機制強制性的要求除去,讓市民自己為退休作打算,用退稅等方法鼓勵市民儲錢,才是最能幫助市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