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非美貨幣升值,還可撐多久?

2017-09-20
来源:阿甘看天下

     §ⅰ 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會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

  春夏不再,秋至冬來,肅殺的秋風裹挾著逼人的寒意,開始吹遍每一個角落。

  西方人信奉蘇格拉底那句話「上天賜給每個人兩只耳朵,一雙眼睛,而只有一張嘴巴,就是要求人們多聽多看少說話。」而現實中呢?

  他們說的卻比誰都多。只要和公權力沾邊兒的,莫不被置于放大鏡下供選民恣意品頭論足。總統、議員選舉之類正事自不必說,即使政客名流軼事,從當年轟動一時的戴安娜王妃攪動整個英倫皇室,到克林頓總統和實習生萊溫斯基曖昧的拉鏈門,再到今天貴為第一總統的川普動輒被新聞媒體詰責得狼狽不堪,每每不得不依靠高貴婀娜的長公主伊萬卡出面打圓場,還要謙卑嫵媚的陪著笑臉……

  人性的復雜決定了說和做并不總是整齊劃一。非但如此,有時候甚至還截然相反。

  遠隔重洋的對面,圣人講「聞過則喜」,賢君講「從諫如流」,但量體裁衣,這類要求對于庸人常人顯然是過高了些。鹿鼎公葦小寶,為避免天亮驚擾自己的大夢,迫使司晨報曉的雄雞緘口,村長攜著自己七個如花似玉的美嬌娘合巹之際,還不忘惡狠狠撂下一句——要嗓門還是要頭顱自己看著辦罷。誠不悲乎?

  前天9.18,一篇<比特幣窮途末路,一個無法回避的警示>,大概是觸動了通貨膨脹那根最敏感的神經而被咔嚓掉了,此后兩天頻繁收到讀友詢問。今后但凡出現這種情況,筆者一定會第一時間把備讀鏈接發到圈子里去的,請耐心等待就好。

  東扯西扯半天,想說的一大堆又多不能說,聊點兒啥好呢?那啥敏感時刻,咱也犯不著哪壺不開提哪壺。扯一通大洋彼岸那個金毛老頭兒吧,這總不犯忌諱罷。

  §ⅱ 吉人天佑,颶風吹走川普執政危機

  要說近期北美加勒比海那地兒,最吸引人眼球的已經不再是大嘴川普,而是一場接一場的大西洋颶風。不妨扳著指頭數數,從超強颶風哈維開始,到史上最強的艾爾瑪,再到新鮮出爐的瑪利亞……接二連三的颶風光顧,苦的是受災民眾,卻給了內斗不止的總統、兩黨議員們難得的攜手抗災機會,甚至連輿論媒體都一邊倒被吸引到了救災和災后重建之中。災難,真的是政客們凝聚人心的福音書哇。

  川普很萌但絕對不傻,借機收復跌落谷底的民意支持率,并開始為稅改全力沖刺。

  9月8日華盛頓消息,總統川普簽署國會參眾兩院通過的一攬子法案,提升政府債務上限、延長政府開支法案至今年12月,順道為超強颶風哈維受災區提供79億美元的救災援助,為颶風艾爾瑪追加74億美元救助款,用于2017年美國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一則并不引入矚目的新聞,卻扯出了一個超級黑洞。

  據9月12日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道,美國國債有史以來首次突破20萬億美元大關。截至目前,政府債務已經達到20.164萬億美元,而且還在繼續上漲。

  9月13日,與多位國會領導人會見后,川普總統與國會共和黨領袖承諾,將在9月25日公布美國稅改法案的具體細節。消息一出,美元指數迅速上漲。久違了!

  §ⅲ 歐元終究干不過美元

  川普政府借颶風肆虐之際鞏固政權,并借機再次強力推行稅改,當前看起來已經得到了共和黨內部的支持,因而成功可能性極大。如此,美元大概率會借勢上漲。

  眾所周知,商人總統川普,入主白宮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通過控制貿易逆差削減政府債務,而美元成為其刺激出口政策的犧牲品。不遺余力打壓下美元指數一路下跌,讓包括歐元、M幣在內的大經濟體貨幣恣意踩踏。而歐洲首先頂不住了。

  9月4日,在歐洲央行9月貨幣政策會議上,行長德拉吉表達了對于歐元近來匯率波動較大的擔憂,明確表示強勢歐元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歐元區通貨膨脹率的復蘇,歐元匯率的波動已成為「不確定性的來源」,這將成為歐洲央行調整當前寬松貨幣政策的考量因素之一。什么意思?歐元升值即將終結。

  反觀美元。筆者此前在撰文中多次提到,盡管川普政府不喜歡強勢美元,但只要其稅改、醫改或者基建計劃中有一項能夠順利推進,美元就將結束下行趨勢。而此時包括歐元區、D國在內的大經濟體都已經無法繼續承受本幣升值帶來的壓力,已經跌落谷底的美元出現報復性上漲苗頭已現。

  前幾天圈子里一位朋友追問為什么美元加息,仍有可能推動美股上漲?筆者感覺一兩句話講不清楚未做回答。為什么人民幣、歐元等一升值,其身后的經濟體就吃不消?根源在于出口。而為什么美元可以在一個周期內持續上漲?因為它是真正的國際貨幣,它的漲跌帶給資本市場的,遠比區域性貨幣的內容要豐富得多。

  §ⅳ 戴套保險VS摘套更爽的兩難取舍

  談來談去終究繞不過去。以下這段枯燥內容,讀起來感覺吃力的建議多讀一遍。

  外管局9月19日統計數據。今年1-8月份,銀行累計結匯71132億元,售匯78880億元,結售匯逆差7748億元。按前八個月數據推算至2017年底,結售匯逆差突破萬億當不在話下。注意,這個逆差發生在M幣對美元強勢升值期間。

  眾所周知,半年來M幣匯率持續走強,尤其是5月份央行祭出‘逆周期因子’這個變態法寶后,恰逢美元指數持續下挫良機,M幣對美元升值勢如破竹。舉個小栗子,9月8日短短一個交易日內,在岸M幣對美元匯率連續升破6.50、6.49、6.48、6.47四個點位,當日收盤報6.4617,直創2015年12月以來的新高。

  揚眉吐氣了哇,官方驕傲宣稱‘市場對于M幣貶值的預期逐漸減弱’。但細究不難發現,即使在本幣升值的大好局面下,結售匯仍舊呈現逆差。如果貶值呢?逆差會不會進一步擴大?這個咱就不多慮了,Y媽有‘管制’這個終極法寶不是?

  問題是,本幣貶值固然會導致資本避險外流,但本幣升值,我們同樣消受不起。

  Y行日前下發《關于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的通知》(銀發【2017】207號),要求自9月11日起,境內金融機構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務,境外金融機構在境外與其客戶開展的同類業務產生的在境內銀行間外匯市場平盤的頭寸,以及M幣購售中所涉及的前述同類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調整為零。什么意思?

  2015年「8·11匯改」后,Y行下發《關于加強遠期售匯宏觀審慎管理的通知》,規定代客遠期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須向Y行繳納外匯風險準備金,準備金率暫定為20%。2016年8月,Y行更是將境外金融機構也納入了外匯風險準備金制度。

  遠期購匯風險準備金,是Y行在8.11匯改后為遏制惡意做空M幣的臨時性政策,要求銀行根據代客的購匯頭寸以美元形式繳納一定比例的準備金。政策出臺的背景是匯改后M幣持續貶值,遠期購匯增長量較快,由此導致外匯資本大量外流。而Y行推出存款準備金和外匯風險準備金政策,意圖也非常明顯,就是針對打擊做空M幣的行為,加大空頭的做空成本。

  具體實施起來是什么樣子呢?隔山打牛。

  只會吸奶吃利差的銀行大爺,固定收益當然是不能夠受到絲毫影響的,所以會將外匯風險準備金占用耗費的成本轉嫁給購匯的企業。打個比方說,之前遠期購匯約定的匯率是1∶7,現在由于Y行要計提20%的外匯風險準備金,如何對沖這塊升高的成本?商業銀行會要求企業以1∶7.2的比例來兌換美元,即每一單位美元多收0.2元以充當成本補償。如此,Y行就借由商業銀行實現了提高企業遠期購匯成本的目的,從而打擊了M幣空頭與跨境套利勢力。

  那當下為何要迫不及待把套子摘下來??畢竟這部分準備金利率調整為零,就意味著銀行將犧牲這一部分美元的利差。首先你要打消所謂‘大發善心、降低企業購匯負擔……’之類念頭。之所以摘套,只是因為再戴著它已經不太舒服了而已。

  但Y姨媽顯然羞于承認、也絕不會這么說的,而是換了個小民聽起來比較無感的說法,‘8月以來外匯市場供需已經比較平穩,政策可以回歸正常化。’嗯,這也收費那也管制,以前的種種補鍋手段自己也知道并不太那啥呵呵……

  此外,Y行還下發了《關于調整境外M幣業務參加行在境內代理行存放存款準備金政策的通知》(銀發【2017】206號),規定自即日起,境內代理行、除港澳M幣業務清算行以外的其他M幣業務清算行境內母行可不再為境外M幣業務參加行和清算行單獨開立‘參加行M幣存款準備金’賬戶或‘清算行M幣存款準備金’賬戶。原賬戶內資金相應釋放,可用于支付清算等其他用途。

  按照站臺專家們的體面說法,‘M幣危局已經過去,隨著M幣對美元匯率的企穩,我國跨境資金宏觀審慎管理政策正逐漸回歸正常化。’至于是或者不是呢?那當然要看此后本幣的堅挺程度,如果摘套后三分鐘就泄了,估計重新撿起來戴上的概率還是相當大滴。反正對于那啥來說,匯率和資本流動自由就是一層隨時可以扯掉的遮羞布對不對?鄙視下不說人話兒的行為,真實的原因是——

  半年來M幣一路升值,已經讓D國經濟處于不可承受之重。這又怎么說?

  §ⅴ 出口創匯和本幣升值的尖銳矛盾

  來看一組9月8日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2017年前8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7.83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7.1%。其中,出口9.85萬億元,增長13%;進口7.98萬億元,增長22.5%。紅紅火火的增長,粗看數據形勢一片大好是不是?嗯,這段話嘛可以直接無視。聽話聽聲鑼鼓聽音兒,來看后面的重點。

  前8個月貿易順差1.87萬億元,收窄15.1%。8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41萬億元,增長10.1%。其中,出口1.35萬億元,增長6.9%;進口1.06萬億元,增長14.4%;貿易順差2865億元,收窄14%。

  眾所周知,我們的基本國策是出口導向型,經濟對出口的絕對依賴毋庸諱言,而出口的根本目的是貿易順差創匯,繼而關門印鈔支撐蓋房子修鐵路修公路是不?

  而8月份的進出口、進口、出口增速齊齊創下年內新低,我們最最看重的貿易順差持續收窄,如果此時M幣再帶著套子持久不泄、高調升值的話,出口就徹底歇菜了,SO ,GAME OVER.

  當下取消這兩項準備金,其實是氣喘吁吁的Y姨媽羞澀的向市場釋放出了一個訊號——頻頻達到高潮后,本幣匯率已經不可能再繼續堅挺下去了,否則香汗淋漓的身體已經嚴重吃不消。而訊號發出后立竿見影,M幣的勃起堅挺程度瞬間下降。而這,與美元指數依舊低迷有無半毛錢干系嗎?呵呵。

  從出口創匯角度講,本幣升值顯然是災難性的,而從貨幣信用角度講則不希望本幣貶值,否則由此帶來的資本外流將會淘空一個經濟體賴以存在的基礎。而這個硬幣兩面,就造就了市場經濟中不可調和的一對亙古矛盾。

  對于完全市場經濟國家,匯率升降和資本流動都是由市場決定的,當本國經濟低迷時,貨幣疲軟自然貶值,而此時出口開始強勁發力,反過來會使經濟好轉貨幣升值,在這一升一降的正弦曲線波動中,自由市場經濟的風險可以得到很好化解。

  而在特色市場經濟體中,這種市場的自發調節功能被人為廢掉了,代之以行政干預經濟和貨幣運行,結果是小的危機每每被行政手段遮掩,持續得不到化解情況下越積累越多,最后必須依靠徹底的經濟危機出清市場,重新恢復經濟增長。

  小結。Y行取消兩項準備金措施一出,本就建立在打擊空頭基礎上的、脆弱的M幣升值前景瞬間煙消云散,市場的貶值預期即刻呈現,而此時資本外流的壓力必將重新集結。如何保證外管局手中的美元安全?不光要節流,開源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不,后續操作接踵而至,盡管只是小額的試探性手段。

  §ⅵ 20億美元主權債,應蹇運而生

  9月13日,一個早在今年6月中旬就已經傳播的小道消息被證實。華爾街日報援引香港銀行業人士的消息稱,D國政府準備本月發行20億美元主權債券,投行正紛紛尋求參與該交易。屈指一算,這與2004年10月發行5年期和10年期合計17億美元債券的規模大致相當,并且已經是13年之后的事情了。

  13年未在境外發行美元債了呵,為何現在重啟這項操作呢?

  首先源于這13年是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一系列人口、勞動力、資源……紅利集中釋放,引動巨額外資蜂擁而入,外儲規模不斷上升,根本不需要考慮外匯緊缺的問題。而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此刻與13年前已經大大不可同日而語了。

  發債的目的自然是賺取美元。筆者此前撰文一直在講,自2014年外儲達到3.99萬億美金巔峰后就一直縮水至當下的3萬億,而2017年強勢管制后雖然‘七連增’,但那都拜差異化配置的外匯資產所賜,換句話說只是因為美元自身貶值而導致的非美元外匯資產估值增加,若單以美元而論的話,其實仍舊是在不斷減少的。不妨把話說得更直截點,此時此刻Y行對美元的需求依舊饑渴。

  看到這里有人要問,你還沒回答為何選在此時發債呢?這個答案很簡單。站在當下看未來,M幣兌美元處于絕對的高位,Y行選擇在M幣升值的大背景下發行美元主權債券,低價買入高價賣出自然是做生意最基礎的套路,和任何一個街頭小商販的操作手段并無絲毫不同。喜歡精細閱讀的朋友此刻一定會往深處想一想,那就是M幣兌美元的匯率可能已經達到了高點。要怎么做呢?

  §ⅶ 尾聲

  歐元也好,其他經濟體貨幣也罷,在美元指數周期內,想要搞顛覆性動作基本上是沒有可能的,只因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致命弱點——升值帶來的出口銳減你吃不消,貶值帶來的資本外流更容易自毀根基。另外,區域性貨幣超發帶來的通脹,注定其不能像美元那般有整個地球村背書消化,而只能關起國門讓自己的老百姓高潮。

  矮檐低頭是最基本的生存策略,而蛤蟆打立正式的硬撐,除了顯得滑稽可笑,還可能造成致命內傷。泛濫的大街貨注定難逃貶值的命運,而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升值也是注定的,盡管可能會來得晚一些。

  9月18日,美國財政部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2017年7月D國所持美國國債規模環比增加195億美元,增至1.17萬億美元,連續六個月增持,7月持倉規模創近一年新高,繼續坐穩美國第一大海外債主寶座。而第二大美元債主日本更牛,7月所持美債環比增加223億美元,至1.11萬億美元。

  一邊廂詆毀,一邊廂增持,日本鬼子真的狠不厚道!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