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很大帮助。
涂国彬
作为沟通中国与全世界的窗口,让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放改革,追上全世界,又把全球人士引进中国来,重新认识和接受中国,香港一直对推动中国经济开放改革,尤其过去30年的高速增长,有着莫大的关系。由八十年代初,以前店后厂方式,将香港当时办工业的经验,移植至神州大地各省各市各乡各镇,协助中国打开出口主导的路,成为世界工厂。到后来,为中国企业,不论国有或民营,提供上市集资的平台和服务,让外界更深入认识中国企业。到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系,并作为「一带一路」的倡导者,未来的宏图大计,显然是以人民币作为全球流通的硬货币,甚至国际储备货币,让中国老百姓多年来的劳动成果,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大派用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日子,在参与中国开放改革的过程中,没有比这个目标来得更踏实、更具体、更可担当。
人民币国际化不能急
关於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显然有重要的战略考虑。一方面,绝不能操之过急,以免当类似2007年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出现时,中国经济受到不必要的拖累;但,另一方面,步伐仍须前进,改革不可停下来。基於这一点,近十多年,不单有CEPA的各种框架落实,为金融服务业的准入提供更多便利措施,2014年起,更有两地资本市场融合互联互通,不论是沪港通或深港通,又或是债券通,以至未来可以陆续推出的商品通等,均是为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重大目标,提供更多配合。
港助人民币开放
作为在中国版图内的一个美元区,香港实在得天独厚,有其独特的条件,可以协调中国走出去,把全球的有利条件引进来。就以上述互联互通的设计,中国可以有相当弹性,在不必担心资金一面倒外流或涌进的机制下,让国际投资者尝试在不同领域,具体运用人民币,也让内地投资者尝试有秩序地接触国际产品和服务。的确,透过贸易和结算层面,以至金融市场的交易,人民币更为广泛被全球接纳使用,这个实际应用的经验和过程,可以为此后的人民币国际化,开放资本帐,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诚然,两地资本市场融合,当中有适应和磨合期,但这其实是以较小规模去进行实验,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改革。君不见,近年愈来愈多人认为港股有A股化的倾向,但反过来看,内地又何尝不是逐渐透过在港上市,开始了解国际的游戏规则,从而改善本身的企业管治,以至各个层面的管理文化?2014年至2015年,内地A股大上大落,是所谓港股大时代,没有A股当时的背景,绝对产生不了。但另一边厢,正是国际投资者透过港股市场的真金白银操作,让大家明白,资本市场有其运作方式和游戏规则。说起来,近年中国致力进行结构性改革,以市场力量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背后的思想,正是以资本市场自有的运作方式行事,而最终的好处是可以理顺一直存在的贪腐问题和体制不足之处。透过自由市场的公平竞争,可以反过来让体制改革有更多切实可行又有创意的方案,这一点正是没有言明但又实际存在的好处。
港为改革创造条件
回顾过去,立足现在,放眼将来,香港始终是作为中国与全世界之间的窗口。历史上,这个窗口,作为桥梁,作为中间人,角色的名字换了又换,早年有买办,其后有转口港,又或者集散地,不一而足,但,作为窗口,香港其实从未改变,始终如一,努力地为祖国的开放改革创造条件。在可见将来,香港金融业势必为人民币完全自由流通兑换,开放资本帐,打进国际舞台,继续担当独特的角色,同时让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反过来促使中国企业更进一步提升效率和管治,成就第一流的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