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6

滿船是輕歌曼舞 玩轉郵輪慢生活

2017-07-30
来源:香港商报

 

  「其實旅行方式也有過三次改變。」7月24日,香港作家陶杰作為主持嘉賓出席第28屆香港書展《提前退休3: 坐郵輪游冰島、大西洋、太平洋》書籍講座,和作者項明生討論了他們的多次郵輪旅行,分享給讀者們新的旅行方式。對比七十年代興起的旅行團模式與八九十年代開始的背包客潮流,陶杰表示,郵輪旅游最為享受,展現了不同的文化、社交禮儀與規範。文/陸晨 謝岸穎

  郵輪是個微世界

  近十年,郵輪旅游成為了新興旅游形式,以其舒適、便捷慢慢取代追求購物與觀光的「速食式旅行」。郵輪旅游不再以路途的艱辛換取目的地的游玩,而是以船作為目的地,在船艙中體味旅行。郵輪旅游成為都市人回歸生活,享受「在路上」的首選渠道。

  大劇院、歌舞廳、健身房、圖書館、酒吧和餐廳,這些聽起來像是出自某個繁華都市中心的場所,在一艘郵輪中卻只是設施的一小部分。郵輪產業的領航者皇家加勒比國際郵輪公司就致力於在每艘郵輪上提供全面又創新的娛樂活動。海洋航行者號提供FlowRider甲板冲浪、真冰溜冰場與攀石牆,海洋贊禮號有模擬甲板跳傘服務,其獨有的北極星觀景台更是打破了「郵輪最高觀景台」的健力士世界紀錄,讓旅客在超過90米的高空欣賞海洋與海港的美麗景致。但「微世界」卻不僅僅如此,郵輪上承載的除了設施與娛樂的多方面,更為吸引人的,則是文化的碰撞。

  項明生作為旅游節目主持人與專欄作家,以多種方式深度旅行了世界各地。他說,郵輪是培養性格與修養絕佳的地方,可以通過文化的碰撞開拓視野,豐富閱歷。郵輪的一次旅程通常經過多個文化各异的國家和地區,郵輪的產地將自己的文化帶上船艙,社交禮儀、著裝規範,甚至用餐時間都因此而不同。游客的觀念、價值觀差异也使得船艙規則來自於普世價值,船上的人可以學會包容與尊重,吹著海風體驗世界多元文化的魅力。

  由於船上的旅客來自世界各地,「微世界」中充滿了邂逅與驚喜。郵輪旅行家古鎮煌就曾在日記中提到,第一次從香港港口登上處女星郵輪時,最大的意外來自於船上幾近九成是菲律賓人,船上原做西餐的餐廳也因為菲律賓人偏愛中餐而臨時修改了。項明生在書中說起,曾在郵輪上認識一個珊瑚專家,能對珊瑚的知識滔滔不絕。站在同一塊甲板上,你卻永遠猜不到你身邊是個怎樣的人才,這也是郵輪旅行的魅力。

  郵輪文化發展腳步不停

  電影《泰坦尼克號》以1912年的郵輪沉沒為背景,早是一百多年前的故事。一百多年來,郵輪產業由興轉衰,由衰再盛,海上項目也不僅只有宴會和歌舞了。隨著科技與時俱進,郵輪文化以傳統混雜著新興科技,實際上,郵輪文化的發展,也正是社會文化的發展。

  皇家量子號郵輪運用虛擬技術為房間打造虛擬露台,迪士尼旗下郵輪「夢想號」就曾打造過星戰主題空間,不但實現最新的電動游戲,還在一定程度上還原系列電影《星球大戰》的情節,讓游客體驗原力(The Force)的威力。皇家加勒比郵輪推出一支名為「智慧郵輪」的船隊,船上不僅提供移動互聯網,還有調制鸡尾酒的機器人以及智能手環。但傳統文化也不甘示弱。電影《海上鋼琴師》中,主角1900彈奏著鋼琴,身后游客端著高腳杯,在琴聲中用餐,談笑。這樣的經典畫面,在現代郵輪上依舊可見。每到達一個新的國家或地區,帶有濃厚當地色彩的表演就會被搬上舞台。海上芭蕾、雜技、樂器、演唱,多樣的演出帶來了不同的文化傳遞。

  很有意思的是,如今的郵輪也成了一所「海上大學」。冲浪培訓班,健身課程、語言課程也被列入郵輪活動之列,在旅行空镕又自由的時間里,郵輪提供了接觸新事物的機會。除了培訓班、工作坊,各類興趣講座同樣應接不暇,勢必要填滿游客的旅行生活。郵輪中圖書館的藏書通常也十分豐富,陶杰提到,在旅行中他常帶上平時來不及看完的書,在海上漂浮的時間里,更能平靜地享受書中的內容。

  現代人的「慢生活」

  無論工作日還是休息日,香港街頭滿滿是川流不息的人流和車流。香港的快節奏印刻在每一位都市人的腳步中、語速里。能將時間放緩,靜下心來享受生活成為了都市人新時代的追求,郵輪旅行重新受到市場肯定也決離不開社會「慢生活」的潮流。郵輪通常以周或月來計算航程,有的甚至長達一年以上。航行在路上,四周除了蔚藍的海,再也沒有任何促使游客緊張或有壓力的因素了。海風一吹,時間就像真的慢下來,遠離海岸的時候,甚至沒有手機信號,處在個人空間中,喝一杯茶或是在甲板上和陌生人聊聊天,郵輪旅游提供了時間和空間,實現生活方式的選擇。

  古鎮煌接受訪問時說道:「坐船30年后,也許因為我什麼地方都到過不能作準,今天我以船為目的地,為了享受郵輪而坐船。」(作者為汕大香港書展采訪團成員)

[责任编辑:文化东方]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