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10

【股道钱途】行為經濟學與股市

2017-07-24
来源:香港商报

  

  上周香港書展上,遇到一位靚師姐的公子在簽發自己出版的書,他是普林斯頓數學系畢業的高材生,現在斯坦福讀經濟學博士。他在普林斯頓曾師從大名鼎鼎的納什,目前正在研究行為經濟學。雖然筆者也是經濟學專業畢業,對行為經濟學只略知些皮毛,僅記得行為經濟學鼻祖是心理學家卡內曼,他與數學家納什一樣,是唯一兩位非經濟學學者得到經濟學諾貝爾獎的。

  行為經濟學是實用經濟學,是心理學與經濟學原理相結合,試圖用分析人的心理和行為來分析和描述經濟現象。其主要的理論是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是在期望效用函數理論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它打破了主流經濟學對於人的無限理性的抽象假設,使經濟學更接近現實,研究人的非理性行為,對現實的經濟現象更具解釋力。

  前幾年美加兩所大學的兩位經濟學家在中國一個工廠做了個心理實驗。第一組工人被告知,如能完成本周生產任務,可獲得80元獎金;而第二組工人則被告知,如果完不成本周生產任務,將失去80元獎金。實驗結果是,第二組完成任務的情況比第一組更好。

  另一個實驗,分兩組,給每人50元,第一組被告知有兩個選擇,選擇一是如賭一把,便有40%的機會贏這50元,60%機會輸掉這50元。選擇二是不賭,直接得到20元。結果大多數人傾向選擇二。第二組也是兩個選擇,只是第二種選擇的說法上變成:如果不賭,將損失掉30元。結果,與第一組相反,竟然大多數人選擇賭一把。

  解釋股市行為

  上面兩個實驗可以總結前景理論的幾大理論貢獻,即(1)確定效應,就是在確定的收益和「賭一把」之間,做一個抉擇,多數人會選擇確定的好處。(2)反射效應,即人在面對兩種都損失的選擇時,會激起他的冒險精神。在確定的損失和「賭一把」之間,多數人會選擇「賭一把」。(3)損失規避,即人們面對損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過面對得益后的快樂感。

  在股票市場中,在在都是行為經濟學的例子,比如所謂「賺只賺塊糖,蝕就蝕間廠」大多數散戶買了股票后,只要稍有盈利就馬上賣掉套現,這就是收益「確定效應」。而當一檔股票上升時,就會更迫切地想要擁有它,因為怕再升高而失去買入機會(可視為機會損失),於是激起了賭性,以至於忽略了它正在被炒作,再等一等可能有更合適的位置等因素,這即是「反射效應」。但一旦手里的股票被套時,卻寧願當烏龜,守著股價已經殘存無幾的股票,而不願拋棄,這就是「損失規避」理論,因為他們難以接受損失的現實。

  雪川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