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10

香港老千股的鼻祖:香港天線

2017-07-18
来源:香港商报

  講老千股歷史,幾乎每個年代都有代表作。70年代港股初期發育,由於當時監管機制不成熟,莊家、炒家可以行動自如,所以無法界定他們是否屬於「老千股」,但稱之為「泡沫股」就應該是雖不中亦不遠矣!70年代的「泡沫股」代表應該是:香港天線有限公司(九龍證券交易所上市編號:205),這間公司的董事成員部分也是香港當時的知名上流人士。

  在70年代初期,香港的電視廣播系統初始由有線制式轉變為無線制式,而無線電視廣播的接收是需要天線的:一支魚骨形狀的接收天線。香港天線有限公司當時宣稱將會經營研究及發展電視天線業務,股價隨即急升。由於股價於公司上市後約30個交易天便一度達到29倍,因此被當時的股民稱為「香港黐線」。如果用當今常識去判斷,這明顯是貨源高度集中的炒作效應結果;在香港天線股價爆破後不久,香港股市就上演第一個股災;恒生指數由1700點跌到剩下不足100點。

  最典型的案例:佳寧集團

  在80年代期間,「老千股」正式登場,代表作當然是佳寧集團。佳寧集團股份當時被「金牌莊家」主持大局,股票價格一度升逾十六倍,成為當代股票中只升不跌的神話股之一。能稱之為老千股的鼻祖,佳寧集團當然有其顯赫過人之處。首先是死得人多,先是香港警務處在1983年9月調查佳寧在買賣金鐘金門大廈的交易中涉嫌詐騙,並提出檢控多人,案件拖至1987年才正式在最高法院審判。當時主審的按察司柏嘉在最後階段指控方控罪重複,而將被告等人全部釋放。柏嘉的行為事後被受司法界抨擊,於次年他自行辭職,翌年即在海外因為交通意外而死亡。

  1984年,詐騙案中的關鍵人物之一律師溫寶樹被發現倒臥於家中寓所的泳池,當場被證實死亡,其後法院死因裁定為死於自殺而告終。巧合的是在事發當天,案件中另一位關鍵慘死的人物伊巴謙(生前為裕民財務總經理)於兇殺案開審前一天發生,由於伊巴謙及溫寶樹均在事件中有重要角色參與,他的死亡對調查真相和審判都有影響。自1984年起,死了多名重要證人才開審案件,而開審後又迅速無罪釋放,香港當時「殖民地」的監管和法治水平,可見一斑。股民損失的血汗金錢,全部無法追回。由此可知「殖民地」時代的金融監管和司法水平是存在重大缺陷。

  除死得人多外,案件涉及的當時資金高達60億元的貸款(當前計就是逾千億元),以及因追查案件而涉足的其他國家包括英國、法國、美國、瑞士、馬來西亞、新加坡、澳洲和德國。一件單一案件,涉及層面和人士如此廣泛,資金如此巨大,表面看是犯罪者猖獗,但如果當時香港有良好的法治基礎和監管,事情的發展或有變數,犯事者的膽子必會視法律如無物,視人命如草介。(杜柏森)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