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經“爆炸門”重創,劫後餘生的三星正在重回行業之巔。
7月7日,三星電子發布二季度業績展望,預計二季度營收將達到518億美元,營業利潤將達到約121億美元,同比大增72%,創單季度利潤新高。
今年一季度,三星也迎來“開門紅”,營業利潤88億美元,同比大增48.3%,創下三年以來最高水平。同時手機產業以7920萬部的出貨量,22.8%的份額位居全球第一。
僅以二季度預期業績計算,三星將超越蘋果成為全球最賺錢的公司。但就整個市場態勢來說,可謂冰火兩重天。在中國這個最大的電子消費品市場,三星已連年退敗,逐漸被消費者邊緣化。
難挽頹勢,中國市場節節敗退
在國產智能手機的激烈圍攻下,三星手機市場份額遭遇“斷崖式暴跌”。
根據IDC的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國內手機市場排名前五位的是:華為、Oppo、Vivo、蘋果、小米,所占市場份額分別為:20%、18.2%、14.1%、9.2%、9%,三星一季度出貨量只有350萬部,下滑近60%,慘淡出局。實際上,2013年三星在中國市場還擁有31%的份額,是當年蘋果的2倍,隨著國內手機廠商的崛起,2016年三星市場份額降至8.6%,2017年第一季度更是跌至3.3%。
除了手機業務,三星在中國的冰箱、洗衣機業務也在下滑。據調研機構中怡康的數據,今年1-5月,三星洗衣機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同比下降16.6%,冰箱在中國的銷售額同比下降20.1%,情勢不容樂觀。
對市場頹勢束手無策,三星不得不考慮壓縮成本,2016年中國三星員工數量大幅下滑17.5%至37030名,近期又決定撤銷七大支柱改為26個辦事處。如果市場沒有大的改觀,想必這一數字還會繼續擴大。
三星混到如此境地,國產品牌的強勢崛起“功不可沒”,但三星自身原因也不容忽視。“爆炸門”事件發生後,直到司法部門介入,三星才宣布召回在中國大陸銷售出的Note7手機,這種區別對待的態度,為三星手機徹底退出國內熱門手機行列“疏通”了渠道。
就在不久前Galaxy S8新聞發布會中,三星移動業務的負責人高東真表示“中國是一個大市場,我們永遠不會放棄”。但對市場來說,並不是你堅持不放棄,消費者就會重新接納你。
要想重新贏得中國市場,三星在固守“高大上”價值觀的同時,也應該放低心態試著迎合消費者。
兵敗如山倒,韓系企業舉步維艱
三星只是這些年在中國市場頹敗的韓國企業的一個縮影,很多響當當的品牌都已在市場博弈中被湮沒,比如曾經的韓系雙雄起亞和現代。
今年1月份,江蘇、江西等先後爆發東風悅達起亞經銷商“反抗”事件。據報道,因為產品不給力,有80%的經銷商在虧損,2016年已經有100多家店退網了,剩下的差不多還有100家店等著退網。
反觀現代,也在水深火熱中掙紮。2015、2016兩年銷量下幅度滑坡,經銷商為了完成任務不惜“割肉”讓利,最終因為“無肉可割”轉投其他品牌。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176.35萬輛,同比增長6.13%,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5.79%;德系、日系、美系乘用車分別銷售78.36萬輛、58.23萬輛、43.45萬輛,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20.35%、15.12%、11.28%,也就是說中國品牌占據了市場的半壁江山,韓系品牌已經小到可以被忽略不計了。
再看看曾經風光無限的LG電子,曆經10年折騰與調整,卻沒能換來一絲精彩:主營業務彩電、手機、空調、冰箱全線衰退。一顆受傷的心自此扭曲,從步步為贏變為步步為營。不再是持續的投入開發培育市場,而是將所有希望寄托在中國消費升級的檔口,借機炒作一些所謂高逼格工藝設計新品,夢想大賺一筆。沒想到消費者不買賬,只是“黃粱一夢”罷了。
類似的還有SK集團,隨著中國瀝青技術的發展,SK集團在能源業務方面的優勢“春意”殆盡;2014年發力新能源電池後,卻面臨著國內電池制造商的群起圍攻,業績上一直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在中國企業的奮起直追下,韓國企業市場份額已呈下滑趨勢,若不能正視消費者需求,想必沒落或成最終出路。
作者|董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