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85

中央挺港新举措:CEPA簽署兩新協議

2017-06-29
来源:香港商报

  在行政長官梁振英(后排右四)及中聯辦副主任仇鴻(后排右三)等官員見證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前排左二)與高燕(前排右二)簽署協議。記者崔俊良攝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伍敬斌、鄺偉軒報道:回歸20周年紀念日前夕,商務部與特區政府簽署《內地與香港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簡稱CEPA) 下的《投資協議》及《經濟技術合作協議》(下稱:協議)。商務部副部長高燕表示,協議是內地與香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按照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作出的特殊經貿安排,充分體現中央對香港經濟發展和長期繁榮穩定的支持。

  昨天,在行政長官梁振英及中聯辦副主任仇鴻等官員見證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與高燕簽署協議。出席協議簽署儀式者,還包括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梁。陳茂波在簽署儀式上表示,CEPA 推出以來產生的巨大經濟效益,說明香港成功落實「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之餘,也充分體現內地與香港的優勢互補、互惠共贏;新簽署的協議將更符合兩地經貿發展需要,也符合國際貿易和投資新趨勢。

  對港開放非服務業

  專家表示,隨著香港回歸20周年的日子越來越近,這些協議的簽訂有為回歸20周年獻禮的意味。CEPA十幾年來大大推動了內地對香港的開放,香港從中也受益匪淺。此次《投資協議》對香港開放了非服務業的內容,對於港資來說,顯然進入內地投資的空間更大了。不過,從之前的CEPA協議效果來看,仍有很大提升空間。CEPA為香港打開了內地的「大門」,還有很多「小門」需要進一步打開,很多細節有待安排好,以助協定中的舉措落地。

  商務部與香港簽署CEPA協議共分為兩部分,分別為《投資協議》及《經濟技術合作協議》,其中《投資協議》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繼簽訂CEPA《服務貿易協議》后,CEPA《投資協議》是內地在市場準入方面再次對香港采用獨有的「負面清單」開放方式,亦是內地首次以這方式對外簽署的投資協議。

  協議提出,在船舶、飛機制造、資源能源開采、金融市場投資工具等方面,采取了更優惠的開放措施,并明確香港在投資領域可繼續享有最優惠待遇。該協議旨在進一步提升兩地間的投資自由度,并就投資的徵收補償、轉移等,給予香港國際高水平的投資保護待遇。

  CEPA《經濟技術合作協議》將透過建立工作聯繫機制、流通的信息溝通渠道等,改善合作環境、共同參與「一帶一路」項目建設,并開拓沿線市場。

  CEPA升級最大體現

  商務部臺港澳司司長孫彤表示,新簽署的《投資協議》,是CEPA 「升級的最大體現」,同時填補了過去CEPA只有服務業的空白,他形容在新協議下,兩地非服務業投資者的權利和待遇,將有較為系統化的規定和保護,優化投資環境之餘,更促進投資便利化。

  工貿署署長甄美薇表示,協議引領CPEA提升至國際間的一般自由貿易內容水平,形容是次協議當中的「投資準入」容許香港投資者享有國民待遇,是一重大突破。

  深圳市委黨校副校長譚剛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隨著香港回歸20周年的日子越來越近,國家對香港的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特別在經貿方面。此次簽署的兩個協定應該是中國政府對香港的支持項目之一。

  譚剛認為,此次開放了非服務業的內容,對於港資來說顯然進入內地投資的空間更大了。譚剛又認為,此前,CEPA的重點是香港與內地之間以服務貿易為主的合作內容,但是,從此前的CEPA協定效果來看,還是有很大提升空間的。

  财经拆局

  下一步:推動H股全流通

  【香港商報訊】記者鄺偉軒報道:新一份CEPA協議,除了容許香港投資者在「投資準入」享有國民待遇,在《經濟技術合作協議》部分,更表明推動實現H股全流通,并評估內地與香港在基金互認的進展情況。

  是次CEPA《經濟技術合作協議》在金融合作領域著墨甚多,除了推動實現H股全流通,還包括建立「互聯互通」下的投資者身份識別機制時間表,以及擴大香港市場的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的投資額度。

  暫未有具體可公布建議

  雖然新一份CEPA協議,明確提出H股全流通的構想,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首席助理秘書長(財經事務科)郭慧玲被問及推行時間表時,只表示正積極探討,暫未有具體可公布建議。另對於中港基金互認評估方面,她亦指兩地監管機構,一直研究改善安排,從而調整規則,但相關做法仍在商討。

  其餘金融領域合作方面,新一份CEPA協議提出,支持香港發展針對內地市場的離岸風險管理業務,研究兩地債券、場外金融衍生產品及大宗商品衍生產品的互通模式。

  在會計合作方面,CEPA《經濟技術合作協議》提出,支持內地會計師事務所在香港設立代表處、分支機構,發展成員所;并鼓勵兩地會計師事務所在深化「一帶一路」建設,以及內地企業境外上市審計等業務,加強合作和交流。

  相关报道

  中央惠港挺港創繁榮

  【香港商報訊】香港回歸20載,香港一次又一次捱過風波,發展成現今繁榮穩定的國際大都會,背后最大的功臣是中央的惠港挺港政策。

  國策成為「定港神針」

  據中新社報道,九七回歸后不久,金融危機席卷亞洲,香港金融體系的穩定受到嚴重威脅,中央政府為了維護香港穩定,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特區政府把握了中央給予的機會,采取入市干預措施,香港維護了金融和社會的穩定。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回想過去,仍心有餘悸,「我們能渡過難關是不容易的,由於有國家的支撐,才能共同擊退『大鱷』。如果沒有一個大后盾,能否撐過,很難說。」

  03年沙士襲港,香港人心惶惶,經濟直插谷底。中央政府提供了大批抗疫藥品和器材,疫情過后又與香港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簡稱CEPA),自由行政策也跟著實施。這些政策都為香港的經濟打了一支強心針。

  沙士期間,香港零售市道低迷,街道冷冷清清。自由行政策為香港帶來了新的商機,后來更越做越大,對香港四大經濟支柱之一的旅游業起到巨大提振作用。1997年,內地訪港人次為236萬,到了2016年,達到4277萬,是1997年時的約18倍。

  CEPA及其一系列補充協議現形成香港開放的體系。內地與香港在貨物貿易領域、服務貿易領域自由化,讓香港持續成為了內地最大的外資來源地和境外融資平臺。

  國策再次帶來新機遇

  在國家的發展和支持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在回歸后得到鞏固和提升。香港自2004年起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歷經了許多人民幣的業務進展。「滬港通」、「深港通」相繼開通,「債券通」也於今年5月獲批,香港進一步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香港長和系主席李嘉誠也曾表示,香港發展的最大優勢就是有內地作靠山。

  在未來隨著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強,香港也從中得到了很重要的發展機遇。香港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日前接受采訪時指出,「一帶一路」建設、人民幣國際化、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城市群規劃和建設,對香港來說都蘊藏著巨大商機。關鍵就看香港能不能有效對接,能不能善用香港所長,服務國家之需,從而在參與和助力國家戰略的過程中實現自身更大的發展。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