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敬伟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经是全球新经济周期的主要引擎,中国A股应在全球资本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入摩”是水到渠成之举。
金融市场又一只“靴子”落地。北京时间21日,中国A股正式被纳入摩根斯坦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全球基准指数(ACWI),连续四年“闯关”终获突破。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又一个里程碑,尽管A股国际化前路并非坦途,但前景乐观可期。
A股“入摩”,看似一个指数和一个市场的“做加法”,实际上带来的是全球市场的乘法效应。
全球股市虽以美欧和亚太为主,但是新兴市场也是重要的市场组成部分。全球股市虽然有国家的边界,有各自的监管规则和指数标准,但是全球化最活跃的因素是资本的全球市场流动,资本的全球化需要全球股市的互联互通,全球股市的开放则需要一个全球性的市场指数作为投资参考。MSCI指数就是这样的“牛指数”,它是全球投资组合经理最多采用的基准指数。全球的投资专业人士,包括投资组合经理、经纪交易商、交易所、投资顾问、学者及金融媒体均会使用MSCI指数。在全球前100个最大资产管理者中,有97个都是MSCI的客户。全球机构客户约有7500个,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等等。
美欧、亚太和大多数信心市场股市都纳入MSCI指数,所以MSCI指数也和全球股市形成了利益攸关、同频共振的关系。也正因为如此,全球主要经济体一旦出现政治、军事、社会事件的波动,全球股市就会随着该国的股市而形成连锁反应。这也更加凸显全球资本市场的联通程度,以及投资者因时而动的选择。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经是全球新经济周期的主要引擎,中国A股应在全球资本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入摩”是水到渠成之举。MSCI指数少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具活力的新兴市场股市,或者说未来最具潜力的资本市场,也会影响其全球股市基准指数的地位,从长远看难以满足投资者的诉求。所以,A股“入摩”,会带来强强联合的乘法效应,对中国A股、MSCI指数和全球投资者,是多赢利好。
对中国A股而言,市场分析家多认为会吸引更多全球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据MSCI估计,全球目前大约有10.5万亿美元的资金在跟踪MSCI指数,其中约有2.8万亿美元跟踪全球市场指数,1.5万亿美元跟踪新兴市场指数,0.2万亿美元跟踪亚洲市场指数,A股在这三大指数中的初始权重分别为0.1%、0.5%和0.6%,将这些资金与纳入后A股在各指数中的初始权重相乘,即可粗略估算出跟踪这三类指数所带来的短期潜在资金流入量为:28亿美元、75亿美元和12亿美元,三者总计115亿美元。保守估计也会有100亿美元的资金被吸引到A股,这将极大提升外国投资者在A股的投资比例(目前仅为2%)。当然,考虑到目前A股日均交易量越700亿美元,A股“入摩”后外国投资者对A股尚不能带来根本性影响。
笔者相信,A股“入摩”将对A股和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形成倒逼效应。中国股市改革力度越来越大,但是目前尚处于“重典”消除股市存量“沉疴”的阶段,强监管是政策主调。客观言,股市需要完善的监管,尤其是拿来成熟市场的经验,以及全球通行的规则。基于股市资本流动的开放特点,A股“入摩”会促使入市主体、券商、监管者按照MSCI指数维持股市健康发展。尤其是广大的中小投资者,会从跟风机构、追逐小道消息的非理性投机转变为学习外国投资者的理性投资之道。
当然,投资者最关心的还是A股“入摩”后市场会否出现大牛市。从既往新兴市场“入摩”后的表现看,据21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60%以上的国家1个月后股市出现上涨,61.5%的国家股市在一年后上涨幅度超过10%。不过,A股“入摩”对中国和全球资本市场具有长期利好,投资者亦有长远打算,而不能期望一下子迎来大牛市。
值得一提的是,A股初“入摩”还算是“菜鸟级”的,恐怕还要有一个市场适应过程,这也值得投资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