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以學術嚴謹著稱的英國,牛津、劍橋等23所英國名校被曝學術造假,論文涉抄襲,遭撤回的論文大多曾被認為「突破性醫學發現」,但沒說這些論文來自哪里。就在這事剛過不久,世界著名學術出版商斯普林格日前透露,其治下的期刊《腫瘤生物學》因作者編造審稿人和審稿意見而撤稿107篇論文,涉及的作者都來自中國,不乏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等名校,可謂成群結隊。觀察這兩起事件,其中一個共同點就是,醫學論文集體造假是一個常態問題。
醫學論文造假風口
醫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講究的是詳實的案例和數據證明,而不是像人文社科一樣,講究概念和辭藻。為什麼總是走在造假的風口呢?這個需要結合不同國家情況具體分析,簡單分析,從國外來說,醫學造假大多是學術不規範,數據不清晰,甚至是違背學術倫理行為,韓國的克隆之父黃禹錫造假風波,通過非道德手段獲得人類卵子是比較典型的違背學術倫理。而國內的情況大多是冒名,冒充同行評審,大段甚至全篇抄襲比較多。就在此事前,英國現代生物出版集團2015年曾曝出過,中國的大學和醫院有41篇論文,在同行評審程序作假。
自然科學領域的專家話語是一種權威認定,同行評審是一個旨在保證學術論文真實性的數據核實過程,專家在閱讀論文后決定該論文能否出版。國內的醫學學者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在這幾年,常常在「同行評審」上面做文章,不惜鋌而走險,由此也曝出不少造假事件。
值得玩味的是,中國科協在得知造假醜聞后,不反思中國學術界有多麼烏煙瘴氣,不調查、處理造假者,反而指責出版商施普林格「審核把關不嚴格」「理應承擔責任」。還有些人則說,這是一種在「同行評審體系」中變相「靈活性和原則性」的統一,這不得不說是少數人懷有的中國特色神奇思維,這好比騙子來騙你,有些人不去指責騙子,反而單單只是指責你防範不夠,聰明不足,被騙子騙。
集體造假,誠信缺失,這是一種無法普遍化,被大家所信奉的病態價值觀,一個人造假可以說是個人品格的缺陷,要是一群人,甚至特定領域的專家、學者集體公開常態化造假,那就是制度的問題,必須進行制度上的反思和懲治這些造假者,讓他們聲名俱毀,曾寫出《常識》的思想家潘恩說過,如果人人都是天使,那麼法律就可以不要了,希望國內在打擊造假問題上,法律對他們不要太寬容,對謊言寬容,對造假縱容,那麼真理和事實真相就離大家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