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大灣區發展既要融合又要錯位

2017-04-20
来源:香港商报

   特首梁振英昨率團展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訪問行程,探討與區內各市的深度合作,共同發展。自粵港澳大灣區被載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升至國家發展戰略層面后,香港政府高度重視,積極回應,今次訪粵了解多個城市的最新發展情况,有利加深兩地關系,發揮各自優勢,協同發展,為攜手謀劃和推進大灣區的建設邁出重要步伐。面對灣區經濟可看見的巨大發展潜力,國家又給香港「預留位置」,政府與社會各界應抓住新機遇,立足和善用自身優勢,搶占戰略位置,既要融合又要錯位發展,進一步發揮促進者和推廣者的作用,在深化粵港澳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中開拓香港的再一次繁榮期。

  大灣區其實可說是粵港澳合作的加強版。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涵蓋香港、澳門與珠三角地區的廣州、深圳等9個城市,擁有約1億人口,面積56000多平方公里,GDP規模約13000億美元,這些指標可以和三藩市、紐約、東京等成熟的大灣區城市群相媲美。過去,粵港澳三地經濟聯繫十分密切,合作緊密,實現互利共贏,亦讓經濟融合成為無可逆轉的必然趨勢,但并沒有做過一體化的規劃,城市群之間亦沒有形成較好的產業布局、錯位分工。到了今天,粵港澳各自的經濟結構、發展趨勢呈現可以有序分工、并聯互補的勢態,例如香港突出國際金融中心功能,澳門成為旅游休镕之城,廣州凸顯貿易樞紐作用,深圳彰顯科技創新角色,其他城市擁有制造業基地等,讓各方能夠在錯位競爭中協調發展,形成規模效應,大灣區的建立與發展已具備充足的可行性和現實意義。

  中央提出建設大灣區,用意是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作為「一帶一路」的核心樞紐和重要支撐點。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擁有完善有效的司法體制和監管制度,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群體,提供專業周到的服務,可成為溝通內外的橋頭堡,這正是「國家所需」,亦是香港最大的優勢,只要把專長和特色發揮到極致,加速兩地融合,香港就能在帶動大灣區的建設中發展壯大自己。同樣,借助珠三角這塊腹地,本港市場小,產業鏈不完整,缺乏制造業的劣勢,亦能得到彌平。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定可進一步密切香港與內地的交流合作,繼續為香港發展注入新動能。好好把握這次機遇,香港經濟有望打破樽頸,開創新局。

  梁振英昨與廣東省長馬興瑞會面時,雙方就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交流了看法和建議,雙方均同意,香港和內地應該避免「同質化」,也就是說,區域內城市要互相信任、分工清晰,各盡所長,各補其短,形成合力,協同發展。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有很多問題需要仔細磋商和協調,但只要秉持共同把市場大餅做大的理念,多交流多溝通,集思廣益,定能形成可行性方案,各方按不同的分工和定位,各自發揮應有作用。在這個過程中,香港應有積極進取精神,減少對國家發展認識上的誤區,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搭上大灣區建設快車。

  香港商報評論員 周武輝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