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任特首林鄭月娥面臨組班困難。
候任特首林鄭月娥組織執政班子的事,做得好,是她成功的第一步,做得不好,便是失敗的第一步。好與不好的分水嶺,在於有無找到適當的人去做適當的工作,能否做到這點,就要看她有無伯樂的眼力,有便能找到好馬,找到好馬還不保證這匹好馬就能充分發揮好馬的功效,把馬分配了錯誤的角色去做不適當的工作,例如讓一匹千里馬去耕田,而不是做賽馬或戰馬,馬再好也會給糟蹋掉,因此林鄭在物色其執政班子時,首先要考慮的是你有什麼工作要他發揮到什麼作用,然后再去物色這個適當的人,只有這個人認識到其工作目標后,才談得上去做適當的事。
要找到適合的人
就以找教育局長為例,在教育界工作的人多的是,但哪一個人適合當局長?不是他/她有資歷有經驗便可。有了這些條件還要考慮他/她在當今學界教育界面對那麼動蕩的環境,像反國民教育便可搞到包圍政總包圍學校,滿城風雨;像港大因為物色一位副校長的問題,竟然搞到港大校委會「地震」,委員被困被送去醫院急診,校友學生教授冲擊校園,還延燒到要倒校監改革校監制度等等。像這樣的教育政治環境,單是資歷與經驗不夠,還要考慮他/她的個性、人格、膽識、有無擔當。怕事的,不行;怕人的,不行;怕亂的,不行,等等。找到了適合的人后,更重要的是林鄭自己有什麼教育理想,要他/她發揮什麼目標,這才算找對了人!
教育局長如此,其他如發展局、保安局、律政司等所有涉及政治動蕩的事務,都要認真對待去找人,找適當的人去做適當的事。
要把人才搓成一團
有了執政人員后,林鄭還得把這些人才揉成一團,像搓麵粉團那樣,搓后不能揉成一團的,不能用。能否成團,就要看每個成員有沒有團隊精神,沒有的,馬上摔掉。特區首長已沒政黨,但行政會議成員不是特首的黨員之餘,卻不能不是其「內閣」的一員,不論內閣是否來自政黨委員,但「內閣」作為一個決策核心組織,卻不能沒有一個全權負責的「內閣總理」,英國如此,特區行政會議也是如此。林鄭就是等同「內閣總理」,雖然主持行政會的另有代理人,但行政首長顧名思議便是行政會議的最終負責人,她不能有責任無權力,因此特首一定要發揮「內閣總理」的領導權力,一定要將執政班子揉成一團,才能作出有效管治,第一步不能管治團隊,第二步想管好公務員,第三步想好好管治香港,更是難了!
行政會議須得要被揉成一團,林鄭便得好好考慮在哪里有什麼人才是搓麵粉的好材料,據報道說她可能在考慮找「泛民」要員,出發點或許是向「泛民」伸出橄欖枝,要「泛民」要員參與管治后減少或消除對政府的敵意,這個主觀願望無可厚非,但客觀條件是否行得通,便有商榷餘地了。過去曾蔭權執政也曾試過邀「泛民」入行政會議,但沒成功,現在「泛民」也早有人回應說:特首一天不直選產生,他們不會加入管治班子。由此可見,他們在反特首這個制度,自視以民主反「獨裁」,怎麼可能參與管治?!不要自討沒趣了,要認真考慮的反而是在特首選舉委員會的眾多重要而最有廣泛代表性的功能團體里物色執政成員,他們背后既有廣泛的民意代表,邀他們的代表,是實至名歸,他們代表眾多重大功能團體的民意,而且還以多數投票推選林鄭,不找他們反而說不過去哩!
鄭赤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