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債券通潜力巨大

2017-03-21
来源:香港商報

  凌昆

  今年兩會對香港來說可謂大事重重,出現了多種提法及政策上的突破;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提「港獨」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張德江首發深圳超港警告,而到最后的人大閉幕記招上,李克強總理又提出今年內開通「債券通」的新政策,其意義值得探討。

  改變股強債弱現象

  李總理是在被問及「港獨」問題時發出「債券通」信息的,其首要意義是中央推動兩地合作及出台惠港措施的大政策不會因而改變。此外更須從經濟金融層面來理解「債券通」的重要性,包括對兩地及世界的長遠影響。對內地來說,近年金融改革開放成為經濟政策重點之一,對外金融開放的重大突破不斷出現,特別是人民幣國際化與資本市場的「走出去」更積極進行。如去年便繼之前的「滬港通」后啟動了「深港通」,基本上完成了兩地的股票對接。看來在這方面今年又有大動作,就是債市的對接。至此中國內地的資本市場已鋪通了國際化大道,通過香港走向世界的部署正逐步落實。今后可循此大道穩步向前,資本市場的股債與銀行信貸等幾個主要方面的開放機制均已全部啟動。這也為中國資本帳走向較全面自由兌換奠下必要的體制基礎。故可說是金融開放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對香港來說,「債券通」的意義同樣重大。這再度讓香港在內地金融開放上扮演踏腳石及領頭羊角色,由此可進一步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已是眾所周知。與此同時,還須注意「債券通」對香港金融業及市場發展的影響。資本市場的兩地連接對香港主要有兩大影響:一是擴大本港市場容量及業務交易量,對業界自是有利;二是讓本港投資者(包括外地來港的)有更多的資產選擇,從而可更合理有效地部署投資計劃。在這些影響中,「債券通」還有其特點值得留意,除擴容外還可能改變市場結構。

  香港資本市場股強債弱,重產權輕債權乃傳統問題,過去港府亦曾嘗試改變這狀况,如開發伊斯蘭債券等,但卻未成氣候。之前內地來港發外幣國債,和人民幣離岸業務開展后在港發行人債等,亦同樣未能打破上述傳統格局。但「債券通」卻帶來了新希望,或可逐步調整本地的投資文化傾向,并建立新的東亞債券市場國際中心。這不單可讓本港市場結構由更趨平衡而優化,也讓本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基礎更廣闊、堅實,而這點是股市對接即「滬港通」及「深港通」等做不到的。相反,股市連接或令本港市場結構更趨失衡。顯然,港府對「債券通」的落實和營運應予更多重視。

  中國國債質素高

  「債券通」的前景建基於內地債券市場的巨大擴展潜力上。這來源於幾點:一、財政規模將隨經濟迅速增長,近期的擴大赤字財政政策又將加快增長步伐。二、企業債券市場發育仍在相對初步階段,傳統上依重銀行信貸的間接融資模式正在轉變,發債等直接融資比重將上升,但相對發達國家尤其美國的比重偏低,且差距很大。

  同樣矚目者是中國國債的質素較高,相比下不單較A股風險低,較美歐日等發達國債券也優勝得多。雖然在國際主權評級上中國低於美國,實際情况卻非如此,只是因西方評級機構的系統性偏見所致。這也表示兩地必須以「債券通」為契機合作建立中華評級體系,從而減少在這方面對西方的依賴,并可更公平合理地引導兩地及國際投資者。

  最后,對「債券通」的長遠國際影響須予更多注視及研究。中國債市規模已逾60萬億元而直迫10萬億美元,接近美國國債餘額一半,故其走向世界影響必大,足可改變國際金融市場格局。一是巨大的市場必引發巨大的國際資金流向轉變,并影響國際資產價格。二是有助人民幣國際化;美元能稱雄基礎之一是具有規模巨大和良好深度廣度的國債市場,能吸引各方持有美元資產。由中國債市國際化帶來的地緣政治意義不容忽視,可令美元獨霸時代加快完結。特朗普上任后,中國已悄然接過全球化的龍頭角色,若得金融開放之助力,必將如虎添翼。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