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

習近平如何向世界講中國故事?

2017-02-23
来源:人民網

  十八大以來的4年多,習近平主席每次出訪,不論是會談、交流還是撰文、演講,都在努力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講好中國故事”。

  梳理習近平主席4年來出訪演講,可以發現,他著重講好中國道路的故事、中國夢的故事、中華優秀文化的故事、中國和平發展的故事等。

  習主席親自講中國故事,效果顯著。中國話語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國聲音的傳播面不斷擴大,中國道路、中國理念、中國模式在國際比較中愈來愈有吸引力。

  講中國道路的歷史和現實

  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中國必然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而不是蘇聯道路、西方道路或者其他道路。

  習近平主席每次出訪發表演講,都注重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從國內外比較的視角闡釋中國道路,說明這條道路是中國奇跡、中國成功的根本原因。

  在闡釋中國道路時,習近平主席認為這是人民的選擇。2013年3月23日,他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指出,“‘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

  在闡釋中國道路時,習近平主席認為這是歷史的選擇。2014年4月1日,他在布魯日歐洲學院的演講中指出,“中國人苦苦尋找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君主立憲制、復辟帝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都想過了、試過了,結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國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

  在闡釋中國道路時,習近平主席認為這是現實的選擇。2017年1月17日,他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中國立足自身國情和實踐,從中華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東西方各家之長,堅守但不僵化,借鑒但不照搬,在不斷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發展道路。”

  在闡釋中國道路時,習近平主席認為這是一條不斷發展的道路。2015年10月21日,他在倫敦金融城市長晚宴上的演講中指出,“改革開放37年來,中國經濟年均增速近10%,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6億多人口擺脫貧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7000美元。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這充分說明,中國人民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特別是,習近平主席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中國道路的價值。2015年9月22日,在美國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上的演講中指出,“梁家河這個小村莊的變化,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我們用了30多年時間,使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13億多人擺脫了物質短缺,總體達到小康水平,享有前所未有的尊嚴和權利。”

  講中國夢的背景和內涵

  中共十八大后不久,即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次提出“中國夢”的概念。

  每次出訪,習近平主席都努力向外界講好中國夢的故事,闡釋中國夢是中國人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憧憬,闡釋中國夢的世界意義。

  中國近現代發展史的一條重要主線,就是如何讓自19世紀中葉起外強入侵、內部衰落的中國重新富強起來,這也是中國夢的提出背景。2013年,習近平主席第一次出訪,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就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我們稱之為‘中國夢’,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為了爭取世界其他國家的理解和支持,習近平主席出訪演講時經常將中國夢與世界各國的美好夢想聯系起來。

  2013年出訪美國時,習近平主席明確告訴美方領導人,中國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2014年在韓國國立首爾大學演講時,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人民在“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韓國人民也在致力于開創‘國民幸福時代’、創造‘第二漢江奇跡’的韓國夢。”2015年在越南國會演講時,習近平主席指出,“如同越南人民一直在追求民富、國強、民主、公平、文明的夢想一樣,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

  習近平主席在闡釋中國夢的內涵時,還特別注重講述其世界意義,即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實現中國夢的過程將為世界各國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2013年在訪問中亞和東南亞時,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建設“一帶一路”的設想。2014年在印度世界事務委員會的演講中指出,“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以加強傳統陸海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實現經濟共榮、貿易互補、民心相通。”

  習近平主席每次出訪,都在最大限度地爭取世界各國對中國夢的理解和支持。

  在國內,外事場合,習近平也用故事講述中國夢的世界意義。2014年,習近平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中,談到一個故事:“在阿拉伯商人云集的義烏市,一位名叫穆罕奈德的約旦商人開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館。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飲食文化帶到了義烏,也在義烏的繁榮興旺中收獲了事業成功,最終同中國姑娘喜結連理,把根扎在了中國。一個普通阿拉伯青年人,把自己的人生夢想融入中國百姓追求幸福的中國夢中,執著奮斗,演繹了出彩人生,也詮釋了中國夢和阿拉伯夢的完美結合。”

  講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中華文化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治國理政智慧和思想道德營養,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是中國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

  習近平主席每次出訪,都很好地借助自己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融通中外,兼論中西,向世界各國展示中華文化魅力,展示中華文化與各國文化交流互鑒的成果,讓各國人民更好觸摸中華文化脈搏,更好地理解中國人的價值觀和發展理念。

  2014年,習近平主席在布魯日歐洲學院演講時講到,“2000多年前,中國就出現了諸子百家的盛況,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窮地理,廣泛探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真諦,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他們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強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有自己獨特的價值體系。”這樣的演說,既展示了中華優秀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也表達了中國人思考做事的邏輯原理。

  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英國議會發表講話時指出,“英國是最先開始探索代議制的國家。在中國,民本和法制思想自古有之,幾千年前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說法。現在,中國人民正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既吸收中華法制的優良傳統,也借鑒世界各國法治的有益做法”。這樣的演說,在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治國哲學的同時,幫助國際社會理解當代中國價值體系和道路選擇。

  一些故事,既能展示中華文化,又能拉近與聽眾距離。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演講中,習近平說:“今年7月,幾名新加坡‘90后’大學生參加了2015‘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他們來到中國西北,用鏡頭記錄現代中國,通過秦腔、蘭州牛肉面、羊皮筏子等元素了解和傳遞中華文化。”

  2016年,習近平在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演講時指出,“中華文明與阿拉伯文明各成體系、各具特色,但都包含有人類發展進步所積淀的共同理念和共同追求,都重視中道平和、忠恕寬容、自我約束等價值觀念。”這樣的演說,在尋找文化的相似點、文明的共通點的基礎上,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以及之于現代世界的借鑒意義。

  講中國和平發展的理念和主張

  習近平主席出訪講的更多的還是中國和平發展的故事。

  他從歷史、文化和現實的角度,講中國倡導的正確義利觀、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型大國關系、亞洲新安全觀、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等,講中國和平發展對世界的好,講中國對人類文明及其進步的貢獻,展示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首先,習主席從文化的角度來闡釋中國的和平發展理念。2014年,在印度世界事務委員會的演講中指出,“中華民族歷來愛好和平,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國自古就倡導‘強不執弱,富不侮貧’,深刻總結了‘國雖大,好戰必亡’的箴言。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化干戈為玉帛、天下大同等理念在中國世代相傳。”

  再者,習主席從歷史的角度來闡釋中國的和平發展理念。2014年,在布魯日歐洲學院的演講中指出,“中國人民經過逾百年前赴后繼的不屈抗爭,付出幾千萬人傷亡的巨大犧牲,終于掌握了自己的命運。中國人民對被侵略、被奴役的歷史記憶猶新,尤其珍惜今天的生活。中國人民希望和平、反對戰爭,所以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也不允許別人干涉中國內政。我們過去一直是這樣做的,今后也會這樣做下去。”

  2017年,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中指出,“國家和,則世界安;國家斗,則世界亂。從公元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到兩次世界大戰,再到延續40余年的冷戰,教訓慘痛而深刻。”這樣,就從自身歷史體認和世界歷史比較的角度闡釋了中國選擇和平發展的理由。

  最后,習主席從現實的角度闡釋中國的和平發展主張。2013年,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指出,“這個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舊的殖民體系土崩瓦解,冷戰時期的集團對抗不復存在,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都再也無法單獨主宰世界事務。”2014年,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演講時指出,“當今世界,殖民主義、霸權主義的老路還能走得通嗎?答案是否定的。不僅走不通,而且一定會碰得頭破血流。只有和平發展道路可以走得通。所以,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2017年,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演講時指出,“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全球命運與共、休戚相關,和平力量的上升遠遠超過戰爭因素的增長,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

  總之,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有著高度的自信和自覺。這份自信和自覺,來源于中華文明的深厚淵源,來源于對歷史的深切認知,來源于對現實發展大勢的充分把握。(作者:張廣昭 陳振凱)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