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共享单车走红的真正原因

2017-02-16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杨国英

  共享经济理论决定了共享单车具有确定性的利润空间,随着成本的优化和盈利点的挖掘,共享单车将逐步满足盈利条件。

  近日,共享单车品牌ofo以51.2%的市场占有率号称行业第一,而摩拜单车则是月活跃用户量这个维度上的第一,其月活跃用户量已达到313.5万人。数据掐架反映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事实上,伴随着共享单车概念的持续火热,该行业已经涌现出了20多家创业企业。

  2016年下半年以来,大量应用创新型的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遇冷,共享单车却在资本寒冬中逆势走红,成为现象级的存在。这说明,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乃至网约车的发展,仍然没有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或者说,共享单车在短途出行这一细分领域的优势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

  目前困扰共享单车的主要是盈利模式不清晰的问题。共享单车行业在硬件造价成本过高、用户素质不高导致硬件损坏严重、被利益相关行业所打击、用户的使用体验欠佳等方面备受质疑,这些现状都推高了经营成本。而与此同时,新的竞争者还在不断加入,竞争激烈倒逼企业聚焦于通过烧钱抢占市场,更加重了舆论对于行业前途的担忧。

  尽管上述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但长期来看,大部分问题其实是可以优化、部分克服的。就盈利模式而言,目前阿里、腾讯、滴滴等产业资本对于共享单车都有投资,实际上间接说明了他们是不担心这个问题的。即便进行直接论证,共享单车的发展空间也是值得肯定的。

  从共享经济的角度看,共享单车有着坚实的盈利基础。共享经济代表了一种趋势,即人们会从重视工具的所有权,到逐渐重视其使用权。其理论依据在于,对于一些被个人拥有的工具,当其在充分满足个人使用需求之后出现闲置,且共享的成本远远低于闲置成本,共享就比拥有更具经济价值。对于共享单车的入局者来说,移动互联网破除了单车共享的信息成本,而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共享单车的规模化,智能硬件的成本也会越来越低。理论上讲,只要每个用户所分摊的企业经营成本不高于个人拥有单车的成本,共享单车就具备实现盈利的基础。

  就当下而言,虽然共享单车比普通自行车的造价更高、人为破坏等现实情况推高了共享单车的运营成本。但在资本的支撑下,优秀的共享单车品牌在做大规模、抢占市场的同时,也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升级硬件的智能化水平、优化运营调度、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以及发展多样化的服务,从而探索出更好的盈利模式,这正是共享单车的想象空间所在。

  具体而言,共享单车在优化成本控制和开辟盈利点上都有文章可做。就成本控制而言,优化硬件制造以及扩大市场规模可以降低硬件制造的成本,形成规模经济的优势,例如,摩拜通过优化流程,其硬件制造成本已经从每辆单车3000元降低至1000元,小鸣单车的单车成本仅为400元,也得益于其在产业链和规模经济方面的优势。扩大市场规模其实也是在做用户培养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素养、对单车接受度的提高也有利于降低成本。当然,共享单车企业必须重视运营的经验总结和优化,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的溢价能力,而不是因为扩大市场规模放大现存问题,从而推高其他方面的成本。

  在挖掘盈利点方面,未来共享单车也有一定的想象空间。比如,共享单车的硬件及A pp均具有一定的广告价值,A pp作为搭载服务多样化的潜在平台以及平台内沉淀的用户数据,长期来看也具有确定性的变现价值。此外,作为物联网的基础硬件,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共享单车开辟出全新商业模式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事实上,相比短期内的盈利难题,这些需要时间解答的问题,恰恰可能是投资者们更为关注的。

  共享经济理论决定了共享单车具有确定性的利润空间,随着成本的优化和盈利点的挖掘,共享单车将逐步满足盈利条件。因此,从算大账、不算小账的角度看,对于已经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共享单车企业,只要规模化伴随着运营的持续优化和认可度的提升,一时的烧钱扩张也无可厚非。

  ( 作者系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 )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