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7

折紙藝術家:折一頭白犀牛相當走4個馬拉松

2017-01-18
来源:扬子晚报

  最近上映的動畫電影《魔弦傳說》頗受好評,定格動畫帶來了新穎的觀影感受,但讓觀眾更驚歎的是電影中大量展現的日本折紙藝術。記者采訪了解到,其實中國用紙的曆史比日本要早600年,折紙也起源於中國,但如今在中國,大家對折紙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千紙鶴和紙青蛙上。揚子晚報記者昨天輾轉聯系上我國唯一的一位國禮折紙設計師、米蘭世博會特約設計師劉通,請他介紹中國折紙藝術的奧妙。 揚子晚報記者 孔小平

  精妙之處

  中國折的是完整紙 不能剪更不能拼接

  在日本,折紙是一種情感寄托載體,在女兒節和其他祭祀節日,他們會用折紙來寄托人與人,人與先人的感情。千紙鶴也來自日本,有祝願的意圖在其中。不過在中國,折紙與過年等傳統節日沒有什么直接相關。只是在過年的時候,大家喜歡買些紅色的剪紙回家,貼窗戶貼大門,裝扮過年的喜慶氣氛。對此,劉通說,剪紙和折紙,都屬於廣義的紙藝。

  記者在電影中看到,男主角久保的設定就是位折紙藝術家,具有操縱紙的能力,比如他進村後,電影就用了幾個鏡頭來表現紙工藝的偉大,紙質舞龍、紙燈籠、紙傘、紙籃和紙扇等,久保還做了一只紙蜘蛛等。另外,在久保的夢中還出現了裝有頭盔的紙屋,與現在的紙質立體拼圖建築模型很像,在很多日本工藝品店都可以見到它們。據了解,日本誕生了大批折紙藝術家。

  “不過,雖然都叫折紙藝術,但中國的現代折紙與日本的傳統折紙是不同的。”劉通告訴記者,嚴格意義上講,現代折紙藝術要滿足幾個條件,即用一張完整的正方形的紙,不經過剪裁和拼接而完成的折紙藝術品。而看過《魔弦傳說》的觀眾就會發現,日本傳統折紙是會用到剪裁和拼接,比如紙蜘蛛,它的細腿就需要剪和拼接,“如果采用到多張紙來拼接的話,難度就會大大降低。”

  折紙看似簡單,其實不然……

  生活中處處可見

  汽車安全氣囊也用到它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實也有很多折紙藝術的存在。”劉通告訴記者,幾乎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接觸過折紙,比如小時候可能都折過紙飛機、紙青蛙,再比如服裝設計,折紙風格的燈等家居用品,是因為折紙具有特殊的幾何美。

  另外,折紙在科技領域也有很多應用,比如汽車的安全氣囊,就需要運用折紙的科學來達到最小的體積,且要求展開後能起到安全作用,不能出現結構性錯誤。

  要用到數學知識

  忽略計算差點沒折出青花瓶

  “千萬別用小時候紙飛機的概念來理解折紙藝術,折紙藝術可不是雕蟲小技。”劉通告訴記者,區別於雕塑、繪畫、音樂等或是加法或是減法的藝術范疇,折紙是很少見的一種分配藝術,它不能增減。比如,繪畫畫錯了,可以擦掉,而折紙卻不能,錯了一步,後面就不能呈現出你想要的作品,所以設計折紙不僅需要藝術范疇的知識,同時也需要大量用到數學計算,“也就是說,合理地分配好一張正方形的紙,且不通過剪裁和拼接,得到你想要的比例協調又正確的作品,必須思慮全面,不能有絲毫誤差,因為只能‘一次成形’。”

  他說,自己失敗的例子很多,應該說,失敗的作品比成功的多太多了,比如劉通為2014世界和平節制作的國禮——青花瓶,就失敗了一百多次,“瓶子的底座總是差兩毫米,但是計算中沒有體現出這個問題,反複研究之後才發現,自己忽略了一個三角函數的問題”。

  甚至是個體力活

  折白犀牛如同走4個馬拉松

  此外大家一定想不到,折紙有時候也是體力活。劉通的最新作品“最後一頭北部白犀牛——蘇丹”,是保護動物題材的,就耗時3個月才完成,由一張100平米大且完整的正方形紙折制而成,作品長5.9米,高3.4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折紙白犀牛。這張100平方米的紙重約72公斤,對折一次要走近60米,做4個蹲起,整個作品折制完畢相當於走了4個馬拉松全程。

  劉通的作品也緊扣中國傳統文化,再比如之前的作品“龍之魂”,耗時10個月,由一張5.2米×5.2米的正方形瑞士水洗牛皮紙折疊而成,這張紙展開約30平方米。這條龍身上約有1400個鱗片,此外還有爪子、龍須等很多細節。“打格”是最基礎的工作,這條龍需要打9000多個格。30平方米的水洗牛皮紙重約40公斤,對折一次要走10米,做4個下蹲起立,打完這9000個格,等於走了兩公裏路,做800個下蹲起立。這只是最簡單的一步,而“龍之魂”一共有7000個步驟。

  全職折紙的人很少

  需十幾年靜心練習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劉通走上折紙的道路,也是很偶然,那是2006年 ,他還在德國留學,他學的是企業管理和機械制造,一次在公交車上看到一個德國大哥拿紙在折,居然折出了一朵玫瑰花,當時他就覺得很神奇,頓時產生興趣,回去查資料開始自學,“從來沒有跟過老師學習,而且那會國內還沒什么資料,自己就上外國網站很費勁地自學。如今很多小朋友會在手工課上學習折紙,入門都是從虛線和標記開始,其實我也是。從簡單到複雜慢慢研究,而且設計折紙是真的很難,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需要數學和邏輯性,前面只要錯一步,就會對後面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劉通也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在中國,喜歡折紙的大部分都還是學生,折紙僅作為一種愛好,拿折紙當職業的真的很少,折紙與其他藝術一樣,需要大量時間靜下心來練習,自己只要有時間不是在折紙,就一定在設計折紙。任何一項藝術形式要達到一定高度的藝術造詣,沒有幾年或十幾年的鑽研是很難達到的。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