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李秀恒
今年「雙11購物節」,阿里巴巴的「淘寶網」又創紀錄,一日之內交易總額高達1027億元,比上年同一天增加了約32%。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日前出席活動時曾表示:「未來的30年內,電商產業朝線上、線下和物流整合發展,全球將進入新零售時代,將與新金融、新技術等五大變革一起顛覆各行各業。」
馬雲所言非虛。雖然今年全年的電商交易總額仍是未知數,但月前在廣州舉行的「2016中國跨境電商領袖峰會」上,工信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指出,僅是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的電商交易規模達到10.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了37.6%,其中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2.6萬億元,同比增長了三成。內地電商發展之迅猛,可想而知。
電商發展方興未艾
眼看內地的電子商貿規模越做越大,常被詬病金融科技落后的香港,中小企如何可以搭上這趟「順風車」,以及讓消費者也能夠享受更優質的網購體驗?這是擺在眼前的課題。須知道,跨境網購已成為電子商貿的主要角色,且有逐步取代傳統購物模式的主流位置,香港在這方面如不發力趕上,必定吃虧。
內地跨境網購近年以幾何級數發展,且方興未艾,主要原因包括:
一、網民數量增加。據聯合國公布,截至今年9月,中國的網民有7.2億,而手機網民今年初亦達到6.2億。兩個數字都只約為全國總人口的一半,數量上仍有上升的空間。
二、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日趨普及。這些移動終端器,可隨身而行,隨時上網,有利刺激購物意欲。
三、買得放心。隨着內地的交通網絡高速發展,大大地促進了物流業的成長,加上對網購的監管日趨完善,越來越讓消費者放心。
四、知名品牌效應。初時的網購,由於消費者怕貨不對辦,未放心購買貴重東西,故貨品大都是平價的;但至今時今日,幾乎任何貨品都不能不開拓網售市場,包括國際知名品牌。這些知名品牌的加入,又大大增加了網購的吸引力。
電子支付港須急追
相信不少人對網購,尤其是跨境網購最大的憂慮,就是支付安全問題,這亦是電商在香港發展有所阻滯的重要原因之一。曾幾何時,香港的「八達通」在電子支付系統上,領先其他地方,連日本媒體也大加赞許,可惜當局沒有繼續進取,反而有點故步自封,因而陸續被周邊的地區追貼和超越。
筆者一向認為,香港是一個自由港,資訊發達,交通方便,加上法制比較健全,其實很有條件發展電子商貿,只是政府以往疲於應付政治爭拗,未有積極推動,以致錯失了不少良機。
猶幸,近年特區政府終於醒悟,開始重視這個問題。金管局今年8月底便批出了首批儲值支付工具牌照」(SVF牌),包括阿里巴巴支付寶錢包、香港電訊Tap & Go拍住賞、騰訊WeChat Pay、TNG錢包,以及八達通卡的「好易畀」等,把市面上的手機錢包置於其監管之下,讓消費者購物能更加放心,可說是為推動本港電商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
電子認證推廣應用
除了電子支付的安全性之外,電子商貿能否暢順進行,另一關鍵便是電子簽名證書的互認問題。其實早於2008年,粵港兩地電子簽名證書已在CEPA補充協議的框架下提出,但由於沒有積極跟進,以致成效并不顯著。而今,金管局先后推出了電子支票及頒發支付工具牌照,對兩地的通關報關、跨境電商、跨境支付等提供了方便,有助本港的電商發展。
為了讓更多的中小企增加對電子商貿的認識,幫助他們開拓跨境電商市場,廠商會的城市智能化行業委員早前亦曾與粵港兩地相關機構合作,舉辦了一場「粵港互認放心交易粵港互認數字證書」推介會,讓他們明白到,數字證書認證是智慧城市建設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也是跨境網絡交易的安全工具,及早懂得善用,對業務發展必有裨益。
這個推介會反應甚佳,與會者均表示獲益良多。筆者認為,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電子簽名證書只是粵港互認是不夠的,當局應爭取與更多地區、包括海外「互認」,香港電商未來的天地將會更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