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4

VR兩年大輪回:裁員欠薪倒閉相繼而來?

2016-12-06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2014年3月,Facebook宣布收購Oculus,在這之前,這家低調的VR設備、游戲軟件廠商,或許只有專業玩家能夠叫得出它的名字。收購之后,VirtualReality(虛擬現實)開始走進人們視野,并在未來兩年以野火燎原之勢迅速發展。

  深圳華強北賽格工廠店,記者粗略逛了一圈,找到不下5家從事VR行業的店面。過去各式手機零配件店面大部分被無人機和VR頭戴設備所取代。

  李鳳(化名)在其中經營著一家店面,這里面從VR眼鏡到一體機一應俱全,顧客下單之后,位于寶安的工廠就可以加工生產。半小時內,李鳳多次接起電話或用手機微信回復顧客。她告訴記者,公司最近訂單不少,賣得最好的是VR眼鏡。

  而與這些店面的火爆場面無法同日而語的是VR產業在投資界所受到的冷落。根據美國第三方風險投資數據公司CBInsights數據,對比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無論是投資數量還是金額都有不小的下降。

  Facebook大并購帶動產業

  “從某種角度看,其實VR寒冬的提法不太準確,因為它并沒有真正熱過。”云九資本董事總經理邱諄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兩年前,邱諄就開始關注這個領域,但可投資的標的并不多,讓他始終處于觀望狀態。

  根據《互聯網+影視產業研究專題報告》,從2015年初至今,VR產業的企業數量從200多家爆發到1600多家。

  清科私募通數據顯示,近一年來,國內涉及VR產業的投資不少于145起案例,涉及金額44.34億元人民幣。

  邱諄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外的“VR投資熱”主要依靠大公司戰略投資部與一些號稱專投VR的新型小基金運作起來。

  對于小基金而言更多帶有一定的投機性質,“這畢竟是個概念,對它們融資有利,算是一個差異化,不然剛出來怎么和其他大基金競爭。”邱諄對記者說道。

  對于大公司來說,補充現有產品線是推進VR項目的主要動力。

  時間倒回2014年年初,Facebook宣布20億美元收購OculusVR,并且計劃將其拓展到游戲以外的業務。“游戲之后,我們將把Oculus打造成提供其他多種體驗的一個平臺。歷史經驗說明,未來會有更多平臺出現。今天的收購是對未來計算的長期投資。”FacebookCEO扎克伯格說道。

  而這次收購在業內看來是對Facebook游戲業務的補充,對于Facebook而言,游戲未來是它們收入的重心,但是它們的游戲多數是休閑游戲,而且沒有專門硬件,收購Oculus可以幫助它們進到主機游戲(硬件),以及重度玩家的領域。而這種寄托新技術帶來新的增長點的方式隨后被不少企業借鑒。

  “沒想到這個收購帶動了整個業界,很多其他公司認為VR會是下一個方向,于是紛紛布局,國內比如暴風,純視頻的業務已經增長乏力,必須尋找新方向,于是鎖定了VR硬件作為入口。”邱諄說道。

  除了Facebook,手機巨頭HTC在2013年手機營銷跌至谷底之時,VR業務便成為了它的救命稻草。今年6月,HTC董事長王雪紅全力押注VR產業,將VR業務分拆成立獨立子公司,并帶領28家風險投資基金組成專門針對VR投資的財團,投資規模達100億美元。

  Facebook、HTC之后,越來越多的巨頭爭相進入該領域。今年全球較大的融資金額來自于兩家增強現實技術,MagicLeap和Meta分別獲得7.94億美元C輪融資以及5000萬美元B輪融資,主要投資方為阿里、聯想、騰訊等中國IT巨頭。“(它們)相互帶動,大家都怕落后,被別人搶了先機,投資遠走在市場和用戶之前。”邱諄說道。

  對于機構投資者而言,等待,是這些年對于VR的態度,不少投資人仍然認為VR技術要談市場規模還為時過早,尚未成熟的技術、巨頭頻繁加入這些因素都加大了資本投入的風險。

  顯然,在目前技術下,VR市場也已經逐步趨向飽和,以VR頭顯為例,大量公司的出貨量未達到預期。去年,全球最大的經濟和金融分析機構之一HIS預測,HTCVive將達到44萬臺的出貨量,然而,今年實際只賣出了14萬臺。

  VR頭盔“90%的創業公司都倒閉了”

  創投資本的觀望態度直接影響的就是VR創業團隊陷入發展窘境:難被大企業看上又不愿屈就于小基金的創業團隊,只能面臨兩種選擇:倒下或轉型。

  2015年,房文新創建極魚科技時,萬萬沒想到現在的情景。“我記得2015年有兩三百家做頭盔的,現在可能剩下不到十家了,這一撥技術已經過去了,90%的創業公司都倒閉了。”他對記者感慨道。

  下半年,暴風魔鏡團隊大面積裁員,同時,米多娛樂與眾景視界也傳來欠薪消息,一時間,行業迎來低谷,更讓許多人相信VR產業冬天已經悄然來臨。

  而在ODM、OEM等生產商中,這種低氣壓蕩然無存,隨之而來的是不斷補充生產的熱潮。

  李鳳所在的公司在VR出現之前,主要從事智能穿戴等OEM生產,近兩年,隨著VR概念在市場的火爆,逐漸將生產線投放到眼鏡以及一體機研發生產上。

  IDC集團研究結果表明,目前手機盒子90%以上都應用于消費市場,而中高端VR設備大多數應用于商用市場,主要以線下體驗店為主。

  “這是一定會起來的領域,到時就是誰先進入誰先干贏市場,我們公司為了這個弄了不少線下的體驗館。”對于未來VR市場,李鳳顯得十分有信心。

  類似李鳳這樣的人在華強北的賽格工廠店中不在少數,在另一家同類型店面中,店主對記者表示,其賣得最好的機型是一款成本只要十幾元的VR眼鏡。這些工廠店一般不賣單機,只做批發,并且提供生產所需要的公模。

  在李鳳推薦下,記者試戴了一款配備2K屏幕的VR一體機,除了場景轉換中帶來一定眩暈,基本操作還算流暢。李鳳得意地告訴記者,這是目前國內市場上,除了大棚以外做得比較好的VR一體機。

  然而,當記者追問這款一體機銷量時,李鳳卻表示現在市場對一體機需求并不大:“市場沒有打開,明年應該會迎來一體機的熱銷。”

  那么市場到底更青睞怎樣的VR產品?

  記者在淘寶頁面搜索發現,最為熱銷的產品是售價在100元左右的VR眼鏡。據記者走訪了解,這種盒子成本價格在一二十到五十元不等。

  在李鳳的店中,記者看到一款帶藍牙控制的眼鏡盒子,其告訴記者,由于帶有藍牙控制其售價比一般盒子要高,如果做1000個,單個價格可以減到48元,而這樣的盒子貼上標簽后,價格能夠達到100元一個。

  “現在基本只有盒子能賺錢,越高端越不掙錢。”房文新對記者說道。

  一方面,盒子價格便宜,減少消費者試錯成本;另一方面,愛奇藝等視頻平臺所推出的VR體驗也會推動眼鏡盒子在C端的市場。

  尋找剛需

  對于C端消費者而言,購買一個VR眼鏡更多是對目前VR概念熱炒的迎合。

  在高交會現場,記者采訪不少VR設備提供商,一名在深圳從事VR解決方案的銷售經理告訴記者,大部分問詢的人都是需要批量定做VR盒子。

  “現在盒子基本都是國外的訂單,美國、韓國是兩大出口方向。”李鳳告訴記者,公司最近接下了沃爾瑪以及不少韓國機構的訂單。

  在剛剛結束的秋季香港環球資源電子展上,50元一個手機VR盒子是最為暢銷的商品,受到最多國外廠商批量訂購。

  國外顧客對于新奇實惠的電子商品懷抱濃厚的興趣。這些價格低廉的產品銷往海外,很多時候甚至作為促銷禮品送出去。VR新穎的概念讓不少4S店、大賣場看中,一次性采購幾千個VR盒子,專門用來附送給客戶,“不用花太多價格又能體現公司在禮品上花了心思”是這些機構希望達到的效果。

  而在個人消費市場,這種獵奇心理同樣存在。

  根據第三方數據機構艾媒咨詢發布的《2016上半年中國虛擬現實行業研究報告》,盡管近年來國內出現不少VR頭戴眼鏡產品,然而消費市場反應一般,購買意愿不超過30%,71.3%的中國手機網民不會購買相關虛擬現實產品,主要原因在于價格與目前技術水平不對等。

  在這種情況下,好奇心驅使以及嘗鮮的想法讓消費者去選擇購買VR眼鏡而非一體機等較高價格產品。

  “眼鏡盒子最大的好處就是便宜,反正體驗一下,花了幾十塊錢效果不好扔了就行了。”上述高交會參展商對記者說道。

  事實上,這類盒子成本和技術含量并不高,依靠一定話題和噱頭能夠增加其銷量。在Indiegogo等國外眾籌網站上,記者看到不少這類型的眼鏡盒子,不少創業團隊將其與手機內容、APP進行捆綁銷售,而這些內容包括二次元、游戲以及色情題材。

  對于高端技術而言,目前遭遇破局C端市場之困。

  “現在VR行業,格局已定,大家在做B端產品,C端都不賺錢。”房文新所做的手勢識別技術主要運用在Vive、Oculus等頭顯設備中。

  其剛剛與投資人接洽完成Pre-A輪融資,具體融資金額與消息將在月底公布,房文新告訴記者,在這個節骨眼上,融資并不容易。

  C端產品具有較高技術要求,巨頭進入扼殺了這些創業團隊的機會;B端產品對技術要求不高然而需要完善的供應鏈資源,創業團隊不具備這兩方面優勢,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下一站AR?

  華強北的商家還沉浸在眼前VR帶來的微薄利潤中,資本的方向已經悄然邁向下一步。

  根據CBInsights數據,2016年第二季度AR領域投資數量雖然趕不上VR,然而投資額卻超過VR。

  第一季度是AR投資高峰,主要得益于MagicLeap獲得7.94億美元C輪投資。即使不算MagicLeap,第一季度AR領域仍然獲得3億美元的融資;第二季度AR融資額為7200萬美元。按照當前的速度,AR領域交易量將比去年增長40%。

  體驗太重、C端用戶市場不明朗,是投資人從VR中抽離的原因。“目前VR基本只適合重度游戲的用戶場景,或者一些很垂直的行業應用,進入一般人的家庭,還比較遙遠。”邱諄說道。

  相較而言,AR的應用領域更廣泛且親民。

  深圳增強現實公司OglassCEO蘇波告訴記者,公司目前所研發的第三代增強現實眼鏡投入量產,屆時會先交付給國家電網、江鈴部分部門生產以及戰略機檢修試用。這也代表了其所看好的未來AR設備在生產領域的三個潛力方向:電力、制造以及軍工。

  順應這種趨勢,房文新將極魚科技業務分為ThisVR和ThisAR,將手勢識別技術分別應用到VR和AR領域。與投資人一樣,他認為AR具有更多的應用場景。“VR已經沒怎么有人投了,我們現在的投資人都是因為在AR領域的應用而進入,手勢識別能夠從VR過渡到AR。”

  從火爆到冷卻,VR用了不到兩年時間。“與之前互聯網、O2O的熱不一樣,那些領域的需求是真實存在而且驗證了的,只是在一段時間內被過度放大了,造成過熱,現在降溫是有道理的。”邱諄告訴記者。

  無論是VR還是AR,要進入C端市場都需要克服多重技術難關,包括如何讓顯示更自然,減少眩暈效果。

  房文新告訴記者,未來資本對于AR技術的投入將會集中在光學模組、手勢操控以及SLAM(機器人同時定位與建圖)三大核心技術上。

  然而,對于創業團隊來說,現在或許已經錯過了最好的上車機會了。“硬件或者一體機研發,我不覺得還有機會。假設這個市場真的存在的話,最后Apple出個東西就把它們都滅了,完全等同當年的山寨智能手機;而如果這個市場不存在,當然大家也就都瞎忙了。”邱諄說道。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